不知不觉,2022年冬奥会即将迎来闭幕式,这些天看比赛的小编也是非常兴奋,都无心工作了。
本次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由北京市与张家口市携手举办,北京市也成为世界首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冰雪运动的历史
说起冬季的冰雪运动,咱们可就有的唠了。根据最新的观点,冰雪运动可能起源于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足有一万多年了。
除了滑雪,滑冰也很早就出现了。早在汉代,就有“踏羊角”的记载,所谓“踏羊角”,就是用羊角制成简单的滑冰器具在冰面滑行。至于清朝就更厉害了,清朝起于山海关外,也就是我国东北,那嘎达,老适合滑冰滑雪了,满人不仅利用滑冰滑雪狩猎,甚至还用来行军作战,努尔哈赤便曾利用“乌拉滑子”昼夜行军上千里作战。清朝建立以后,冰上活动“冰嬉”也成为宫廷体育娱乐活动参与人数曾达到一千六百人之多。
冰嬉图 | 图源自参考资料1
人工冰场
不过要说起滑冰,你得有冰啊,一直以来,人们都只能在天然冰面滑冰,直到 19世纪,机械制冷技术帮助我们实现了人工建造冰场,滑冰这项运动终于不再受制于天气了。
人工建造的冰场通常会在场地下方建造混凝土层,并在混凝土层中预埋管网,低温的液体在管网中不断循环,降低混凝土层温度至水的冰点之下,这样就可以在混凝土层之上冻结冰层,建造冰场。
典型人工冰场场地构造 | 图源自参考资料2
本次冬奥会,秉承着“绿色奥运”的理念,我们在场馆建设方面便着重考虑了环保的因素。因此本次冬奥会的速滑场馆是奥运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CO₂ 跨临界直冷技术,不仅高效而且环保。
CO₂ 跨临界直冷技术
人工冰场的关键便是人工制冷,人工制冷又可以分为间接制冷与直接蒸发式制冷。
间接制冷,即载冷剂制冷。其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液氨或氟利昂做制冷剂,通过制冷机组运行为载冷剂降温,再利用低温的载冷剂再冰场下方混凝土层的管网中,并通过载冷剂冷却冰层。载冷剂一般选用乙二醇或盐水,低温载冷剂在冰层下方管网中流动,通过热交换吸收热量。
间接式制冷的优点显而易见,这种制冷方式只需要很少的制冷剂,比较安全;管道可以使用塑料管,成本低。但缺点也比较突出,首先是制冷剂方面,液氨制冷剂易于制取、价格低廉、性质优异、不破坏臭氧层、无温室效应……但!液氨有毒,一旦泄露,会有刺激性气味,且容易引起燃烧和爆炸。而氟利昂则是非常好的制冷剂,但大家也知道,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为落实《蒙特利尔议定书》,氟利昂作为制冷剂已经被逐渐淘汰。
直接制冷便没有载冷剂,全程只有CO₂ 在管网中流动,其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CO₂ 跨临界直冷技术原理图 | 图源自参考资料3
CO₂ 经压缩与冷却后,转变为液态,液态CO₂ 经泵泵入冰场下方管网,冰场在这里就相当蒸发器,液态CO₂ 在管网中蒸发吸收热量(当然不是全部CO₂ 都会蒸发),实现降温的目的。
那么,这个跨临界是啥意思呢?其实也很简单,CO₂ 的临界温度是31.1℃,临界压力是7.38MPa。冬天冰场室温较低,CO₂ 只在液态与气态中转变,此时,制冷系统在亚临界运行。但如果在夏天,室温较高时,CO₂ 吸热可能会超过临界温度,进入超临界流体相,回到储液器之后,经过冷却,重新转变为液态。这时,CO₂ 制冷系统便在跨临界运行。物质的超临界相是指物质在高压高温下一种特殊相。这种状态下,物质已经没有气体与液体之分了。
CO₂ 相图 | 图源自网络
CO₂ 直接蒸发式制冷优点十分突出。CO₂ 作为天然制冷剂对自然无危害,不可燃,无毒无味,只在浓度很高的时候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价格低廉容易制取;冰面温度均匀性好,冰面温差不超过0.5℃;传热效率高;CO₂ 单位容积制冷量大,所需管网管径小,所需泵扬程小;当然,这种制冷方式也不是全是优点。CO₂ 直接蒸发式制冷中管路润滑油十分重要,因此需要设计回油系统,另一方面,CO₂直接蒸发式制冷中管网运行压力高,对管网强度,焊接工艺要求都很高。
CO₂ 跨临界直冷技术场地构造 | 图源自参考资料2
了解了制冷技术后,那我们就来看看究竟怎么制冰吧,先来看看我们的主角——国家速滑馆。
冰丝带
冰丝带国家速滑馆,是本次冬奥会唯一新建场馆,其将与“鸟巢”、“水立方”共同组成“双奥”之城标志性建筑群。
“冰丝带”国家速滑馆 | 图源自冬奥官网
在“冰丝带”冰面的铺设中,制冰师要用花洒一层一层地均匀地在场地上洒水,洒水时应保证步调一致,这样才能保证水层均匀,才能保证冰层均匀,洒的水也有讲究,用的是去除杂质的纯水。这样的洒水过程至少要进行四五十次,才能完成。对于速滑场馆,冰面厚度一般要求在40-50mm,400米的冰面铺设至少要一周以上,在制冰完成后,还要经历整冰和去冰融冰,才能得到符合要求的冰面。
如此复杂和精细的过程都是为了保证运动员的安全与发挥,冰面的任何瑕疵,都会给运动员带来致命失误,甚至让运动员受伤。速滑馆要求冰面要平整,没有气泡和裂痕。举个例子,“冰丝带”的冰面铺设完成后,任意3平方米的最大误差,不超过2mm,可见制冰之精细。
“冰丝带”速滑馆布局图 | 图源自参考资料1
为了提高冰面质量,溜冰场可能还会在冰里加牛奶,这时因为牛奶油性大,往冰里加牛奶可以提高冰的弹性和抗裂能力,即使面对冰刀也可以减少划痕。不过,“冰丝带”可没有用牛奶,指望去现场吃牛奶刨冰的朋友可以安心看比赛了。
说到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冰丝带”里的冰要求没有裂痕和气泡,那我能不能利用这种制冰技术在家里去制作冰可乐里的冰块呢?
透明冰块
当然是可以的,你也可以先撒很薄的一层水,等水凝成冰后,再在冰上继续洒水,让其凝固,如此下去,你也可以得到一大块没有气泡的冰。不过还有更简单的方法,你可以用一个保温箱,里面放满水,去掉盖子,放进冰箱,慢慢冷冻,不要彻底冻透,冻住上半部分就可以,让下半部分还是液态,这样冻好的上半部分就是没有气泡的“完美”冰块了。
图源自pixabay
这个原理简单说,就是利用保温箱,让水只有表面接触冷源,这样水的结晶(即结冰)就会从上往下进行,就会将水中的杂质和气体“挤下去”,下层的水就是用来承接这些杂质和气泡的。这个过程其实和“冰丝带”制冰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这里结冰的方向反了而已。当然,你也可以试着去除水中的杂质,不过仅是煮沸并不能完全去除杂质,建议蒸馏试试。
至于更详细的原理就要涉及到结晶的过程,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结晶的成核和生长理论。
晶体的成核与生长
我们认为,结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物质处于液态时,分子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但分子运动中有可能会出现少许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微小的晶粒,晶粒与液体的表面能比较低,因此后续液体中的分子运动到晶粒附近时,就倾向于与晶粒成键,按晶格对称性构建成晶体。这样,就像搭积木一样,晶粒就会越长越大,最终形成晶体。
但晶体的成核需要克服势垒,这也很好理解,如果液相可以自发成核,那物质的液相就不可能是可以稳定存在的。一般对于纯净的液相,成核的动力有三种,即恒压下的过冷度,恒温下的过饱和蒸气压以及恒温恒压下的过饱和浓度。水的结冰就是温度达到水的冰点以下,在这里就是恒压下的过冷度,换句话说,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当温度达到液相的凝固点之下,晶体便可以克服势垒成核。当然,关于成核理论,现在也有一些最新的理论。
但当溶液中存在杂质时,会发生非均匀成核。这是因为杂质粒子与液相的分界面的界面能会降低成核的势垒。在杂质处处天然便存在一个界面,自然比液相分子自发聚集凭空创造一个界面容易。因此,杂质处更容易成核。
冬日肥皂泡的结晶过程 | 图源自pixabay
我们如果正常冰冻时,成核会首先发生在杂质处,因此除非你能将水中所有杂质全部去除,否则将杂质冻在冰里无可避免,但如果我们利用保温箱只在水的表面冷冻,水表面只有一层接触冷源,在过冷度的驱使下,水在表面附近成核冰向下生长,而生长过程中杂质便不容易掺进去了,因此上层冷冻的冰块不会包含杂质。
冬奥“冰丝带”制冰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过比咱们这个高级一些。首先,冬奥用的水本身便几乎没有杂质,喷洒的过程中每次又只喷洒薄薄一层,在这一层中几乎可以认为没有杂质,因此可以成核和生长过程都不会被打扰,得到的就是完美的冰层。
冰阔落 | 图源自pixabay
这样看来,我们在可乐里加的冰块,还算是“冰丝带的远房亲戚”呢。
*参考资料:
[1]卢耀星. 速滑馆建筑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2]王派,李敏霞,宋瑞涛,詹浩淼,马一太.CO₂ 跨(亚)临界制冷人工冰场的分析与研究[J].制冷技术,2020,40(02):25-30.
[3]刘楷.自然工质CO₂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场的运用[J].制冷技术,2020,40(02):20-24.
[4]张振雯,宇文怡旋,张振迎.CO₂ 制冷技术在人工冰场中的应用现状[J].制冷,2021,40(02):28-33.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网站 (beijing2022.cn)
冬奥冷知识!45分钟内浇完6000平方米的冰面_哔哩哔哩_bilibili
溜冰场的冰里为什么要加牛奶?_哔哩哔哩_bilibili
七、晶体的成核与生长 - 豆丁网 (docin.com)
成核_百度百科 (baidu.com)
【前沿报道】Science Advances:晶体如何形成——关于成核途径的理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cas.cn)
透明冰块,包教包会,不会退币。_哔哩哔哩_bilibili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GGV纪源资本”(ID:GGVCapital),作者:穆梓,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