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此文节选自对《超越》的解析。《超越》一书由斯科特·巴里·考夫曼(Scott Barry Kaufman)博士所著,书中详细阐述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思想,以及考夫曼博士对这一思想的更新与扩展。作者解析了《超越》这本书,发现人类群体饱含着善良和希望,我们有十八个理由要对人生保持乐观。想了解怎样才能实现自我,怎样才能保持乐观吗?这篇文章会让你信心百倍地奔赴更加精彩的人生。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你有帮助。因篇幅原因,本篇文章分三部分刊出,此为第二部分:
理由之三:考夫曼博士确定了13种不同的“幸福来源”,这些来源在心理学文献中反复出现,分别是:更积极的情绪、更少的消极情绪(这很显然)、生活满意度、活力、环境控制、积极的人际关系、自我接受、自我控制、独立自主、个人成长、参与生活、生活的目标和意义以及超然的体验。
我们应该都听说过80/20法则(学术上称为帕累托法则Pareto principie),也叫关键少数法则、八二法则。这是罗马尼亚管理学家约瑟夫·M·朱兰(Joseph M·Juran)提出的一条管理学原理。该法则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德·帕累托(Vilfred Pareto)的名字命名。帕累托于1906年提出了著名的关于意大利社会财富分配的研究理论:“20%的人口掌握了80%的社会财富。”依照此法则,我们可以把这13个来源想象成“自己可以专注的20%的事情”,从而获得“自己80%的快乐和成就感”。
最大化这些幸福来源永远不可能完全消除对疼痛、痛苦和死亡的恐惧,这些恐惧与人类的历史不可分割。但令人欣慰的是,所有人一起面对这些恐惧,总有人会战胜它们。对一个人有效的东西,对另一个人会有同样可靠的效力,所以最终我们都能战胜这些恐惧。
大家可以阅读《幸福的13种来源》,这是一本关于亚伯拉罕·马斯洛的思想和四十年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的著作。
理由之四:“根据人文主义心理学理论,健康的人格被认为是一个持续奔赴自由、责任、自我意识、意义、承诺、个人成长、成熟、融合和改变的人格,而不是一个主要追求地位、成就甚至幸福的人格。”
幸福的生活不一定有意义,而有意义的生活往往会很不幸福。比如,我认为,像做无国界志愿医生,倾注毕生为解决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医疗需求服务,都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生活,但没有一个这样的人算得上是幸福的,他们的整个医学生涯都在缝合被砍刀砍伤的伤口和给饥饿的儿童连接喂食管中度过。
除了幸福的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肯定还有其他的生活。根据人文主义心理学理论,的确有。对这一“其他生活”的诠释是,人们完全有可能(甚至是可取的)追求有意义的生活、个人成长和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地位的提高、每天的幸福体验等。但这些都要符合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真正幸福的标准,也就是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打开了自己的帆,广为探索,并帮助其他人打开了他们的帆。我想说的是,能到达这一步,航海也基本到达了顶峰,但我们依然会看到更广阔的前景……
理由之五:“这些(基本)需求越不能满足,我们就越会扭曲现实去迎合自己的期望,也就越会根据他人的有用性来区别对待他人,指望他人帮助我们满足自己最缺乏的需求。”
我们所感知到的危险越大,能感受到的自己受到的生活的威胁程度就越高,就越容易把别人当作手段而不是目标来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交易性的,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也变得扭曲了,因此就有了“我怎样才能从他们那里得到我需要的安全?”这样的想法。
我们可以想象到,这可不是获得幸福生活的秘诀。人永远不能被当作工具来用。在需求无法满足和面临考验的时候,我们往往没有底气在自己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展现最开放的一面。这就是我们自己要强大的重要原因,只有自己的内心强大了,我们才能既自己强大又对他人敞开心扉。
理由之六:“我认为自我实现是探索的核心动机,而不是其他的什么需求,这些其他需求包括我们对人际关系、地位、养育子女和伴侣的需求。”
——斯科特·巴里·考夫曼
理由之七:“我不接受任何绝对的生活准则。任何预设的行为规范都无法预见一个人一生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伴随着生活,我们不仅会成长,信念也会改变。那些活在生活准则中的人必须改变活法。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在不断的发现中生活。应该在提高生活意识的同时,对这种无视生活准则的冒险保持开放态度。我们应该把整个生命都押注在探索和体验的意愿上。”
——马丁·布伯(Martin Bube),20世纪哲学家
理由之八:“如果我们胃里空空、担心自己会渴死、担心自己会遭到飞来横祸、担心所有人都恨我们,我们就不会去想作曲、创建数学系统、装饰自己的家、穿着得体这些事。显然,一个阻止人类追求更高阶需求的好方法就是,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人性只停留在片面的理解上、让他们长期忍受极度的饥饿或口渴,满足不了生存的基本需求。”
——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1954)
理由之九:“最好的生活是在安全的基础上组织一系列大胆的冒险。”
如果我们在一个充满安全感的家庭中成长,有一个装满食物的冰箱,有爱自己的父母,那么我们差不多相当于中了世界上的彩票。说真的,我的意思是,财富和繁荣确实是重要的,但父母给与孩子的无条件的爱是整个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之一,也是我们能够找到的最安全的基础之一。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宇宙中的生命活动是混沌与秩序之间的一种平衡行为,如果宇宙一片混沌毫无秩序,我们将无法正常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至少需要有一部分是稳定的,这样我们才能有足够的安全感去面对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波动和混乱。
当然,这并不是在说,如果我们在童年时期没有这种安全的基础,就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发展这种基础。无条件的爱是稀缺的,但它是坚不可摧的,是人类最基本的能力。只是一个能提供安全童年的家庭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它超越了一个人拥有的任何其他实际条件,如种族或社会经济条件。
理由之十:“‘脱离社会’对健康的影响堪比高血压、缺乏锻炼、肥胖或吸烟。”
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科学文献相当广泛:如果我们在社会上不交往,与其他人隔绝,没有一个由爱自己和关心自己的人组成的支持自己的人脉网络,我们会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过早地隐退。我想我说得够清楚的了。
理由之十一:“我认为自我实现的人不是一个带着很多附加条件的普通人,而是一个没有索取的普通人。”
当然,马斯洛也是在指女人。这也是我最喜欢他的名言之一,因为它完美地道出了真相:超越并不局限于少数人才能做到,与无条件的爱的表达一样,它是另一种人类基本能力。
他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自我实现需要经过成长,探索,超越这一系列过程,它会被普通的需求遮蔽。但它总是闪亮的,只是在我们被日常生活捆绑时,并不总是能看到它。
理由之十二:自我实现的特点:寻求真理、包容、目的性、真实性、持续的新鲜感、高峰体验、人道主义、良好的道德直觉、创新精神和平静。
理由之十三:“大约在70年前,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的人具有的许多特征都可以被可靠、有效地挖掘出来,这一点令人震惊。然而,马斯洛在一件重要的事情上大错特错:自我实现的特征并不像他认为的那样罕见。”
任谁都不可能认为亚伯拉罕·马斯洛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与考夫曼博士相比,他可能真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当然,我这么说,是半开玩笑的,但是在《超越》一书中,考夫曼博士举出例子证明,他认为的自我实现的个体要比马斯洛认为的普遍得多。也许你会觉得这只是因为当今有更多的自我实现的人,但事实并非如此明显。
我犹豫是否要描述“大多数人”,因为我对“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但是如果我们回头看看理由之十二中所列的自我实现的人具有的特征,不难看到,有无数的人已经超前过上了安静中带着小小波澜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也具有真实性、创新精神和目的性等这些自我实现的人所拥有的特点。我们在自己家客厅里就能通过互联网看到这些人和他们的事例。
当我们给他们机会时,他们将能够创造出点什么。每年有数百万人亟待摆脱贫困,如果把这一难题交给他们来解决,结果肯定让人欣慰。只要这么一想,就格外令人兴奋。
据统计,每一万人中就有一人拥有天才般的智商,我们每解救出一百万人,就有大约一百人拥有聪明的头脑,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解决人类共同体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可想而知,“最底层的十亿人”对人类繁荣的贡献有多大。
相关阅读:
18个理由告诉你,“自我实现”并不难(上)
18个理由告诉你,“自我实现”并不难(下)
译者: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