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手术机器人企业距离上市成功不远了。
4月19日晚间,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锋医疗”)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花旗为联席保荐人。
2017年,从麻省理工学院学成归来的王建辰,回国创业成立精锋医疗,专注于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制造,以及商业化。
近年来,在精准手术临床需求的提升以及智能化的大背景下,手术机器人站上了资本风口。去年年底,精锋医疗宣布完成超2亿美元C轮融资,博裕投资领投,淡马锡和红杉中国联合领投,投后估值超15亿美元。
但相较而言,国产手术机器人目前的日子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在资本热捧的表象下,“亏损”成为行业内的关键词,对于精锋医疗而言,要想突围并不容易。
博士夫妇归国创业,深耕手术机器人
招股书显示,自成立以来,精锋医疗一直由王建辰及高元倩通过若干实体共同控制,其二人为夫妻关系。
在医疗圈,夫妻档创业并不罕见。药明康德的李革赵宁夫妇、乐普生物蒲忠杰张月娥夫妇、智飞生物蒋仁生廖晓明夫妇……都把公司送上了IPO。
截至最后可行日期,王建辰及高元倩二人通过精锋华瑞、精锋海南有限合伙、协合创锋及协力创峰控制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8.71%。
王建辰曾在天津大学攻读硕博学位,从事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设计与运动控制算法研究,后来被选为联培博士公派到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值得一提的是,麻省理工学院也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发源地。
在美国深造期间,王建辰受到实验室浓厚创业氛围的影响,决定回国创业。2017年王建辰与昔日天津大学同窗好友,哈佛大学博士高元倩共同创立精锋医疗。
2017年底,工作人员把最后一个零件完整组装在手术机器人身上,王建辰望着它慢慢抬起“双手”进行操作测试,那一刻他感慨颇深:“这意味着创业想法转变为实体产品真正落地,那时候心里是无比激动的。”
招股书显示,精锋医疗拥有多孔及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及高端微创手术器械产品管线,针对相同客户群各种复杂手术问题提供全面微创手术解决方案。
来源:精锋医疗招股书
目前,精锋医疗已完成精锋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1000及精锋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SP1000的设计及主要研发,两款核心产品均具备通过绿色通道进行国家药监局有关创新医疗器械的快速审查资格。
其中,MP1000的开发工作重点在两个手术专科:泌尿外科及妇科;SP1000则是一种用于单孔微创或自然腔道手术的机器人辅助设备。
招股书显示,公司已启动多孔及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关键性临床试验,是中国首家、全球仅有的两家公司之一。
在创始人王建辰及高元倩的带领下,精锋医疗拥有一支由超过200名成员组成的跨学科研发团队。精锋医疗在深圳设有生产设施,年产能约为80台手术机器人,公司计划在上海建设新生产设施,届时年产能将超过500台手术机器人。
截至最后可行日期,精锋医疗在中国拥有201项已授权专利及209项专利申请,按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信息,公司于中国的专利授权及专利申请数量均在中国手术机器人公司中排名第一。
2021年2月,精锋医疗宣布完成近6亿元的B轮融资。由LYFE Capital和康基医疗领投,老股东三正健康投资和国策投资联合领投,祥峰投资、博远资本、雅惠投资、保利资本跟投。
同年11月,精锋医疗再次宣布完成超2亿美元C轮融资。由博裕投资领投,淡马锡和红杉中国联合领投,三正健康投资、LYFE Capital、国策投资等老股东追加投资。此轮融资后,精锋医疗的投后估值已突破15亿美元。
资本狂追手术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是医疗机器人的一种细分领域。手术机器人是外科医生能够通过远程控制,并通过微小切口精密操作进入患者体内的手术器械,从而辅助外科医生进行微创手术的精密操作型机器人。
数据显示,全球手术机器人的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人民币23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人民币57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4.6%,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40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5%。
2000年,直觉外科的达芬奇手术系统,即史上首个集成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获美国FDA批准。在往后的十余年间,达芬奇手术系统在全球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上市以来涨幅超过175倍。
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方兴未艾,手术机器人市场的整体渗透率不足,有广阔的市场可以开拓。近两年来,陆续有多家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的产品获批。
手术机器人在二级市场缔造了2021年医疗器械行业最高IPO——微创机器人,其市值一度超400亿港元;而在一级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国内有超过10家手术机器人公司获得超亿元融资,整个赛道总融资金额超过30亿元。
来源:猎云网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手术机器人备受明星资本关注和期待,成为了医疗器械中的火热赛道,但另一方面,其商业化能力依然是关键,精锋医疗也不得不面临盈利的灵魂拷问。
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2020年和2021年两个财政年度,精锋医疗未有业务收入,相应的研发开支分别为0.59亿元和2.22亿元人民币,而净亏损分别达到了0.79亿元和3.49亿元人民币,有持续扩大的趋势。
来源:精锋医疗招股书
显然,精锋医疗走在持续投入研发而亏损的路上,盈利之路依然道阻且长。
如何打破“达芬奇”神话?
2020年,国内手术机器人“第一股”天智航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市值高达近360亿,但如今两年不到,天智航市值仅为60亿元,大幅“缩水”。
而去年年底上市的微创医疗机器人,市值也从最高点的超400亿港元,回落至如今的254亿港元。
手术机器人行业也正在面临着前景不明朗的现状,对于国产企业而言,达芬奇的垄断地位难以轻易撼动,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王建辰认为,单孔手术机器人是未来趋势。其只需一个创口,相比于多孔机器人的四个,可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感染率,并且能实现更简易的操作和允许更高的灵活度。目前,多孔手术机器人已成达芬奇的天下,单孔手术机器人或许能成为国产企业的突破口。
目前,直觉外科的达芬奇SP手术系统为全球唯一一款获FDA批准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该系统于2018年第三季度商业化。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截至最后可行日期,中国尚无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单孔手术机器人,截至最后可行日期,除精锋医疗以外,中国境内仅术锐及微创机器人开发单孔手术机器人。
来源:精锋医疗招股书
精锋医疗的优势在于,公司已启动多孔及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关键性临床试验,是中国首家、全球仅有的两家公司之一。
如今,公司正在中国进行多中心的单臂临床试验,以评估SP1000用于妇科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在试验中评估的手术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卵巢癌分期手术和子宫肌瘤切除术等,计划于2022年开始泌尿外科、普外科及胸外科手术的临床试验。
上个月,精锋单孔手术机器人SP1000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成功完成了一例单孔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
在过去的一年,医疗机器人领域的投融资市场一片火热,尤其是细分赛道手术机器人领域。随着行业步入快车道,各路企业掀起了不少水花,至于精锋医疗能否表现出理想的估值、融资能否支撑其持续性发展,还要看其后续的表现如何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直通IPO”(ID:zhitongIPO),作者:韩文静,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