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怪坡是沈阳比较出名的一个4A级景区,而它的主打卖点就是一段长80米,宽25米的怪坡。
之所以被称作怪坡,是因为这个坡段虽然看起来是上坡,但如果你骑自行车上去的话,车子可以不用蹬就往上坡滑行。
景区设立有自行车体验道,去玩的人可以体验一下“向上”滑行的感觉,不过应该是要收费的吧。
但是关于沈阳怪坡出现的原因,现在竟然在网上找到的都是说这个地方“重力位移”,以及什么“磁场作用”。
“重力位移”大概意思就是重力在这个地方不太均匀,导致高处的地方重力反而更大了,所以物体向上滑行;至于“磁场作用”,我只能表示自己完全看不懂是什么意思,能够影响到宏观世界且不带电物体的运动,不知道会是什么磁场。
不过,能创造出“重力位移”这样的词语,想必试图解释沈阳怪坡的人也是有点文学功底的,只是科学、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点弱。
其实,即便重力在这里真出问题(当然这不可能发生),如果它真的是上坡的话,自行车也不会向上滑行,因为还要考虑坡度带来的阻力。
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那肯定是别有用心,这里我就不深入了。
我只想说,沈阳怪坡只是一种视错觉而已,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被眼睛欺骗了。
如何制造一个“怪坡”?
类似沈阳怪坡的坡段其实非常多,我知道在中国出名的至少就有10个,它们可能都是一些景区的附带观赏点,但很少作为主打卖点。
这种怪坡产生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只要做到几点,就可以制造出来一段“人造怪坡”。
首先,要有一个足够长且带有坡度的道路,可以不是连续延伸道路,但一定要让眼睛看起来足够长。
其次,在这个带有坡度的道路中间设立一个不是很长且反向的坡度。或者说在持续下坡的中间弄出一小段上坡路段。
但是要让怪坡形成这样还是不够,它还需要第三个条件,那就是BC——怪坡路段一定不能太长,坡度也不能太大,必须确保观察者在B点可以看到CD之间一个真正在下方的参照物。
只要做到这三点,一个怪坡的雏形就形成了,如果一个人站在BA之间向下看的话,就很容易把BC的上坡看成下坡。
经常开长途的司机,可能就会碰到这种情况,有些路段自己明明看着是上坡,但是不给油就能开得飞起,原因就是它们处在了这种路段中。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视错觉,我们的眼睛受到持续下坡,以及真正下方的参照物的影响,很容易忽略掉中间一个坡度很小,距离也很短的上坡。
不过,要形成像沈阳怪坡这种看起来坡度很大的怪坡还是有点难度的,需要许多的点缀增强这种视错觉才行。
沈阳怪坡的一些小伎俩
比如沈阳怪坡就很会来事情,怪坡和它边上几乎所有的装饰都是为了增强怪坡的视错觉。
首先,要加强怪坡就必须减少对比。所以所有的怪坡都会把地平线隐藏起来,大多时候就是用植被把怪坡所在的路线孤立起来。
沈阳怪坡也这么做了,但是这个怪坡相对于其它怪坡还是有一个优势的,就是它即便不做任何隐蔽也很难找到平面来对比,从网传的照片来看这个坡道本身就以及在一个孤立的场景之中。
其次,围栏和边上的小树,也都是精心设计过的。
比如,有一位旅游博主测试过沈阳怪坡的边上立柱有5度的斜角,以及边上的小树和石龙这些都可以看到明显是由高到低修剪和制作的。
这些做法其实都是在增强我们的视错觉,因为这些修饰后的情景都和我们平时看到真正斜坡时的情景是一样的。
最后:为什么会出现视错觉?
沈阳怪坡没有那么多神乎其神的东西,在世界范围内,随处都有这种“车往高处滑”的路段。
相较于沈阳怪坡,我觉得视错觉本身要有趣许多,我们为什么这么容易被眼睛欺骗呢?
这个其实很有趣,我们被眼睛欺骗事实上是一种进化优势。
你会发现,引起视错觉的关键就在于让情景呈现出我们经验中的样子。我们的大脑其实非常懂得根据经验做出反应。
至于为什么这样做很重要,答案就在于它可以提升大脑的运行速度,老实说,我觉得人脑的经验有点像电脑的缓存一样,它保留了事件的部分事实,然后让大脑快速做出反应。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这个设定的重要性可能不是很明显,但是在人类还需要和大自然做抗争的时代,这种设定可以大大提高存活率。
你可以想象下,那些伪装得很好、几乎融入大草原的狮子靠近一个正在狩猎的智人时,他是有个风吹草动就迅速逃跑,还是等完全认清狮子时再做出反应。
很明显,狮子到了跟前才想到要跑的话,几乎不可能存活下来,所以智人只能根据一些经验做出反应。
视错觉就是这种经验判断留下来的“后遗症”,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扰,但它确实是一种进化优势。
另外,现在它更多的还是一门艺术,除了怪坡外有数不清的建筑和作品涉及到视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