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房零售蓬勃发展的同时,线上平台和数字化营销等服务则只能贡献15%左右的收入。因此有人认为,京东健康本质上是个线上药房,运营逻辑依然是京东最擅长的电商配送。

2014年的某一天,曾在宿迁任职的泰州市领导约刘强东见面,希望与京东联合打造“医药城”项目。双方会面结束后,刘强东迅速派出小组去泰州实地考察。

很快,考察组就反馈了结果:缺乏政策支持,风险很大。刘强东又让时任京东商城POP开放平台事业部总经理的辛利军前去调研,辛利军带回来的消息依然是,很难做,他认为京东应该放弃这个项目。

但刘强东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他认为医药和医疗行业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思考片刻后,他强硬地对辛利军说:“正因为难做才有价值,你们要么做成,要么换人。”

6年以后,京东健康成为了市值超过1500亿港元的公司。

根据京东健康发布的2021年全年业绩公告,2021年京东健康总收入为306.8亿元(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服务收入为262亿元,平台、广告及其他服务收入为45亿元),同比增长58.3%。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指标下(Non-IFRS)净利润达14.0亿元,同比增长91.5%。年度活跃用户数为1.23亿,比2020年增加了3356万人。

不过,大众的关注点仍然聚焦在收入结构上——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超过了85%,这显然与京东希望建立一个完整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生态相去甚远。

刘强东再造一个京东的梦想,远不如纸面数据那么乐观。

01京东健康,还是京东药房?

大健康产业包含多种业态,其中医药和医疗服务是最基础的。

京东健康的切入点也选择在医药上,其主要业务包括零售药房业务、在线医疗健康服务,以及赋能医疗健康产业的技术驱动平台。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医药电商市场规模达1956亿元,增长28.3%,占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11.4%。预计2021年我国医药电商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背靠京东集团,京东健康的优势业务自然是零售药房业务。公司采取了自营、在线平台和全渠道布局相结合的运营模式。

京东健康在线平台拥有超过1.8万第三方商家,丰富了医药和健康产品的品类和供给能力。

背靠京东物流,京东健康可以使用全国范围内的19个药品仓库和超过400个非药品仓库。京东大药房自营药品冷链也已覆盖全国200多座城市。以此为基础,全京东健康的渠道服务“京东药急送”通过商家自配送、平台配送、同城送等多种履约方式,充分发挥了聚合运力的效能,已携手约5万家药房门店,在全国超过300个城市为用户提供全时段送药上门服务。

2021年,京东健康80%的自营药品订单已经实现次日达。

此外,京东健康还在更多地区开设线下自营的DTP药房(直接面向病患,可凭借医生处方买药的药房),使得线上线下药品供应链更好融合。

有了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为保障,京东健康在医药产业上游的话语权得到了加强。2021年,京东健康与优时比中国、赛诺菲中国、桂龙药业、诺华制药等知名药企合作,多家药企的新特药在京东大药房在线首发。

从2019年到2021年,京东健康的营收分别为108.4亿元、193.8亿元和306.8亿元,其中医药和健康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94亿元、168亿元和262亿元,占比分别为86.7%、86.7%和85.4%。

在以自营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下,京东健康的药房零售业务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2020年时,京东健康的药房零售业务的营收已经超过老百姓大药房、一心堂等四家线下连锁药店。

在药房零售蓬勃发展的同时,线上平台和数字化营销等服务则只能贡献15%左右的收入。

正因为如此,不少人认为京东健康本质上是个线上药房,运营逻辑依然是京东最擅长的电商配送。

02互联网做医疗服务,难在哪里?

作为京东集团孵化的第三只独角兽,刘强东对京东健康寄予厚望,他曾对京东健康CEO辛利军说,做好健康产业,能再造一个京东。

2019年5月宣布独立运营后,京东健康获得了集团的全力支持。2019年获得了10亿美金A轮融资,2020年8月,京东健康再次启动融资,获得了来自高瓴资本等机构等9.14亿美元融资。

独立运营的第二年,京东健康即于港交所成功上市。

互联网公司做医疗的逻辑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从信息走向服务。比如京东健康就是通过链接C端用户和B端的商家及药企,最终深入药品零售、在线医疗、健康管理,以及数字化技术平台等服务。

但目前来看,药品零售以外的业务收入占比依然较低。

公告显示,2021年,京东健康除药品销售外的收入来自线上平台、数字化营销及其他服务。

在线上平台方面,京东健康已经推出了糖尿病、肝炎、营养科等12个患者关爱中心,通过对患者的管理和随访,帮助药企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京东健康还与CRO公司、药企合作成立临床试验患者招募中心,既方便患者在在线平台查找临床试验项目,也为新药研发提速增效。

在数字化营销方面,京东健康主要服务药企,除了为后者开拓在线渠道,完成新特药的首发合作外,还共同探索数字化营销项目。

而“其他服务”很可能是互联网医疗和以治未病为主的健康管理。

京东健康正在探索专科疾病预防、治疗、康复流程,已经成立了感染及肝病中心、脑营养中心、皮肤修复中心等9个专科中心,专科中心总数达到27个,覆盖超过15000家医院。报告期内,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日均在线问诊咨询量已经超过19万。

在持续推进线上平台、数字化营销和健康管理等业务的情况下,京东健康的服务收入占比仅比2020年提升了1.3%。

医疗服务的互联网化向来被认为是难啃的硬骨头。

曾经的挂号网在获取了足够多的数据信息后,升级为微医平台,开始推出远程诊疗、配药、健康管理等服务。

相关数据显示,微医平台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2.2亿人,但公司在2018~2020年的净亏损却高达4.15亿元、7.57亿元、8.69亿元。

究其原因,互联网医疗服务往往是一对一,个性化的问诊服务,医生资源决定了成本控制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比之下,医药电商是对标准商品的流通,只要将平台规模做大,就能有效摊销运营成本,增强盈利能力。

因此京东健康交出亮眼的财报数据是必然性的,它还没有迎来真正的大考。

03“再造一个京东”?为时尚早

2020年的新冠疫情是许多行业的分水岭,对于大健康产业来说更是如此。

首先是线上就诊需求激增。2020年3月,国家卫健委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17倍;部分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的诊疗咨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0多倍。

中信证券预计,到2023年,互联网医疗诊疗侧体市场总规模预计为351.55亿元,市场前景巨大。

另一方面,全社会的健康意识空前提升,对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激增。

2020年上半年,我国新增的保健品相关企业数量超过34.8万家,同比增长25.67%。

“健康中国”战略也明确指出: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

京东的互联网医疗和健康管理板块在这两年里也获得了快速发展。

2021年,京东互联网医院日均问诊量已经超过19万次,是2019年的10倍左右。

与此同时,京东健康又成立了自贡京东互联网医院、成都京东互联网医院、济宁京东互联网医院,还采取了专业医疗机构共建的形式,例如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搭建了河南首家中医互联网医院等。

在健康管理方面,“一人签约、守护全家”的京东家医是京东健康过去一年多的重点项目。

京东家医不仅有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还结合了健康险,可以为家庭提供一站式终身医疗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解决方案。

用户购买京东家医产品后,其绑定的每位家庭成员都可以享受7×24小时健康咨询、不限次数的线上问诊处方服务、专家面诊服务、2700多家医院的门诊预约、随访服务、健康管理、疑难问诊的医疗服务导航等医疗健康服务。京东家医的门诊预约服务可以覆盖全国100多个一二线城市,三甲医院覆盖率达98%。此外,每位家庭成员还可以拥有专属的健康档案,持续记录、跟踪其健康状况。

根据京东健康公布的数据,到2021年8月京东家医上线一周年,活跃用户占比87%,用户数月均环比增长220%。

通过对互联网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的强化,这部分业务的收入占比仅仅提升了1.3%,但2021年的经营成本却达到了235亿元,同比增加了62.4%。

为了降低成本,京东健康也开始了大规模裁员。一位员工表示,“京东健康的核心部门医药部的裁员比例大概在20%,大力投入发展的互联网医院裁员可能达到60~70%”。

不过,在医疗互联网化的这几年里,还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靠医疗服务赚到钱,京东健康“以药养医”倒也无可厚非,只是在没有成功经验可参考的情况下,京东健康距离一家真正的大健康公司还要做很长的资金和时间投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美业新纬度”(ID:meiyexinweidu),作者:周至,36氪经授权发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