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请多指教》今晚迎来大结局,开播以来,该剧连续拿下多个榜单单日播放或收视冠军,昨日单日播放量突破2.3亿,开播17天来猫眼热度更是累计16次日冠。就如大多数热播的影视剧那样,热度越高、争议也有,上线以来在持续出圈的同时,对于该剧的评论也呈现出激烈的分化态势。
对于多数观众而言,这部剧的很多变化是成功的,也能看出主创在有意规避同类剧一贯的槽点。在此之前,有太多都市剧在男女主感情递进的细腻刻画上太急于求成,莫名其妙在一起后就开始发甜腻腻的套路糖。但是,我们想看的,并不是强行甜腻的按头工业糖啊……
而《余生》能被大部分观众认可的原因,综合起来可以汇成一句形容:用顶级的配置,给观众呈现了一场纯粹现实的爱情故事,甜度适中并不油腻。
不过,在《余生》的巨大声量背后,冷思考在此时似乎更为必要。回过头来复盘该剧获得目前关注度的原因以及不足,对当下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剧集市场来说也有着较高的现实参考意义。
在现实和“甜度”间寻找平衡
不可否认,磕糖是很多观众追剧的原因之一,但目前有些爱情剧为了甜而甜,强行撒糖,牺牲了人物建构和情节设置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仿佛一切场景都是为了促成男女主角亲密接触,这样无脑发糖、掐点接吻的节奏,很容易甜中带腻。
《余生》的感情线铺陈则耐心得多,女主林之校和男主顾魏之间的态度转变是循序渐进的,没有所谓的一见钟情,也没有无脑坠入爱河,两人从见面到最终成为恋人用了18集时间,几乎占据全剧的半壁江山。这个过程中,通过大量细节性和事件性铺垫,有着几岁年龄差、性格也迥然不同的两人从最初的无感到渐生情愫,有了更自然也更合理的逻辑。
顾魏一开始把林之校当成了无理取闹的病人家属,后来又被她一出出的乌龙弄得相当无奈。顾魏态度初次出现改变的动力来自他的职业责任感以及林之校对生病父亲的态度。
作为林之校父亲就医所在医院的医生,虽然竭尽全力救死扶伤,但面对癌症病人治疗过程的种种危机,也总有束手无策的时候,这对承担着“施救者”责任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这时候,顾魏看到林之校对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削苹果,半夜蒸鸽子蛋,让爸爸靠在她腿上睡觉,他的内心在一点点变得柔软,压力似乎也有了安放之处。
站在观众的角度看,文娱价值官认为顾魏对校校的喜欢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也许当时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一个还是大三在读的女孩儿,抛开一切把父亲当做小孩子一样照顾,自觉去了解一些护理知识,像半个护士一样关心家人陪伴家人,那份柔弱中的坚守,让看起来冷酷的顾魏有了些许的心疼。
后来,林之校再次出现时,正是顾魏生活和工作都不如意的时刻,在一件件小事累积中,温暖迟钝和冷峻智慧的两人都在对方身上看到了闪光点,两条曾经的平行线渐渐有了交点。
在爱情悄悄萌芽后,《余生》并没有急于捅破这张窗户纸,依然在用细节小火慢炖,让这份感情自然升温。回头看,其实很多精心设计的桥段都表明了顾魏开始喜欢上林之校。注重健康的顾魏对于吃的和用的都很在意,不喝可乐也不吃火锅,但这些都为林之校改变了。在某个雨夜,顾魏下班回家时看到林之校在淋雨,一开始打开自己准备的两把伞,但随即又放回去一把,和林之校共撑一把伞距离会更近的小心思,暴露无遗。
比起以往猝不及防式撒糖,《余生》调慢了男女主“恋爱进度”,细水长流式呈现更能共情的爱情经过,力求在真实和甜度间寻求平衡。有人对剧中的爱情线叙事百看不厌,对其中每一个细节几乎都耳熟能详,这说明,对于这类都市爱情剧而言,足够的铺垫和预热也是必要的。
当然,剧的褒贬评价永远是各花入各眼,过多的铺垫有时也会影响剧集节奏。第16集中,林之校发烧后在顾魏家中休息,从不经意间的“床咚”,到两人隔着一扇门的凝望,眼看着两人就要表白了,观众都满怀期待等着撒狗粮,结果最终睡着的林之校没能听到顾魏的隔门表白。急性子的观众忍不住在弹幕里大喊:“请原地结婚”、“求求赶紧发糖吧”,观众胃口被吊得太足反而会失去耐心。
亲情线增加现实质感,但也容易滋生浮夸
跟其它的都市爱情剧相比,《余生》加入了更多的现实厚度和温情底色。前期林之校的父亲生病,故事是以亲情线为主发展的,这对父女展现出一种极典型的“中国式家庭关系”。
《余生》开头就是林之校在舞台上参加乐团表演,却迎来观众席两个空空的位置——父母答应了会去看她演出,却食言了。紧接着,女儿晚上10点还没回家,爸爸径直到酒吧“抓人”;即便女儿上了大学,也还是有回家的门禁时间;这些冲突令人窒息也很典型,以林父为代表的家长们站在“我是为了你好”的立场,而子女们往往不需要这种干涉过多的保护,他们渴望冲出这座温室。
就在林之校和父亲的矛盾越来越深时,林父却因为胃病住院了,这个固执的倔老头在入院这件事上纠结了好久,拒绝了无数次,甚至还从医院逃跑过。在确诊后心乱如麻,不顾劝阻偷偷抽烟,让一向贤惠的林妈妈忍不住对他发火,林之校也委屈得哭了。
在这样的亲情关系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看似严厉到不通人情的父亲,也看到了想叛逆却只能挣扎的女儿,正如现实中最常见的传统家庭关系一样,矛盾的根源往往来自两代人之间的不理解,“都是为了你好”的家长和渴望被理解的孩子之间经常会爆发冲突。有观众表示,这部剧的亲情线仿佛是一面镜子,很有代入感。
《余生》通过一场“生病考验”,呈现了父女矛盾的和解过程。剧中的林父有着笨拙又内敛的中国式父爱,而林之校则是个嘴硬心软的孝顺女儿,到最后,他们的爱其实是一种双向奔赴。虽然在现实层面剖析了生死、亲情这样相对沉重的话题,但这样的“人间真实”内核是温暖治愈的。也许成长就是在一瞬间,尽管这个瞬间伴随着很多痛苦,却告诉我们,该长大了。
亲情线之外的事业线也颇有看点,与“余生夫妇”不同,该剧的辅线剧情中,顾肖与三三这对CP并没有文火慢煲式爱情,这对“浪子”和“浪女”相遇后,一直在相互较量,两个人在相互博弈的道路上平分秋色,戏剧性颇强。后期,随着顾肖逐渐成长和成熟,他开始慢慢收起玩心,转而和三三联手为事业而奋斗。
开始创业的顾肖租下了三三看中的一家店铺,两人给咖啡店取名“三顾茅庐”,纪念彼此的相遇。不过这点甜并没有持续太久,急于还清父亲钱的顾肖很快就被人骗了,把咖啡店抵押了出去。走投无路的顾肖被迫下定决心跟着父亲做生意,而三三呢,钱没了,咖啡店也没了,顾肖只能寻求父亲帮助给她找一份好工作……
这段创业经历和两人的成长线,让很多正在职场奋斗的年轻人产生共鸣。不过,顾肖的家庭背景又让他和普通人拉开了太远距离,他和三三的分分合合,为推进故事情节而制造出的小高潮有时也缺乏合理的逻辑。虽然结局两人还是修成正果,但中间的起承转合还是略显生硬。
都市爱情剧去套路化,依然任重道远
整体来看,《余生》在努力克服短板从而更好满足观众的需求,但在主线方面,为了推动剧情发展,该剧依然采用了最常规最安全的叙事套路——为男女主角相恋设置阻碍,再安排两人携手扫清阻碍。两人相遇阶段的酒吧吵架,印象改观阶段的“巧合叠加”在同题材剧中依旧是有些老生常谈的腔调。
不过,在核心情节与人设方面,《余生》尽可能避开了观众烂熟于心的套路,什么同事落井下石、爱而不得,绿茶专门加害顾魏喜欢的校校这些情节统统没有,也没有双方父母过多干涉棒打鸳鸯的桥段,这一点值得点赞。
在都市爱情剧中,设置障碍并扫清障碍,在情愫渐生阶段放大爱情的功效,用“巧合叠加”去实现双方印象反转……这些常常是不得不用的叙事模式,虽然观众看到这些老梗大概率会猜到男女主接下来的恋情走向,但缺乏这些套路又没有了情节冲突,接下来的剧情难以衔接,人物情感也不能自洽发展,很多时候这也是无奈的妥协。
比起同类剧,《余生》对于这些叙事套路和桥段的化的运用,相对自然流畅,并不生硬,但对于磕惯糖的“老司机”们,看了开头还是能猜出大概的happy ending。
此外,在镜头细节的呈现上,无论是“余生夫妇”的“过电”场景,还是突如其来的“床咚”动作,都无一例外用上了“配乐+慢镜头”的套路,这种情绪渲染方式,其实可以通过递进丰富的方式表达。
回看《余生》,这部剧的口碑和热度目前都还是不错的,笑到了最后。但在收官之际,从中提炼该剧的经验与教训,给都市爱情剧未来的创作提供正面思考的价值,或许更为重要。
文娱价值官从目前的观众反馈看,有逻辑有事业且根植于现实的爱情更能让人共情,这一点《余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而以往槽点较多的同类剧,往往因为悬浮的“工业糖精”,和无视现实世界规则的剧情,难以引发观众们的共鸣,同时也不符合文艺作品的创作规律。有生活质感的“糖”,才能给人更大的能量。
随着市场的大浪淘沙,都市爱情剧的“去套路化”也迫在眉睫,当个性成为共性,共性吞没个性时,观众的新鲜感就会逐渐被销蚀。未来都市爱情剧还有哪些创作新思路,能在哪些层面推陈出新?值得从业者们不断探索。
(文章配图部分来自网络)
撰文丨艾 杰 编辑丨美 圻 文娱价值官解读:ID:wenyujiazhig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