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工具,各品牌手机一键秒解”“屏幕锁、账号锁解不开全额退款”……随着手机在工作生活中作用日益重要,各类破解手机系统的刷机解锁工具悄然出现,通过电商台、网络论坛、街边维修店等可轻松获取。这些工具有时被手机盗窃团伙用于销赃,一些用户手机安全被“埋雷”。

关于“指尖安全”,一方面,国家从制度、法律、科技、舆论等全方位多角度不遗余力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数码设备的头部企业也在不断通过科技手段加强信息保护,针对漏洞不断“打补丁”的同时,持续用科技的创新来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绷紧安全这根弦,不要不在乎。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手机、在法律框架内从事各类活动、不违背与网络供应商之间的契约、国家劝导不能涉及的领域不踏足……这些都是常识,但公然的刷机依旧喧嚣热闹,甚至形成了产业链。

如果说,互联网运行机制庞大繁复,科学技术博大精深,网络骗术迭代更新,这些让普通人难以完全了解和掌握,但可以化繁为简,用常识来避险,那就是“国家不允许的不做,与规章制度冲突的不做,违背契约精神的不做,天上掉下的馅饼不吃”。

保护“指尖安全”值得注意的是,刷机等行为会引起系列安全隐患,这第一步往往都是个体主动迈出的,而之后的发展则呈现出个体不可知更不可控的状态,直至恶结果发生时才被察觉。由此,依靠国家保护的同时,每个人都应克服侥幸心理,严格遵章守纪,规范使用手机,关注自己的手机安全,让做好个人信息防护成为自己的肌肉记忆。人人都做好了防护,才能更有效地呵护“指尖安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