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两三个小时不带歇的会议,是所有打工人的噩梦,相信很少有人能坚持听完领导的百页 PPT 而不走神。

终于,当领导讲到第三部分第四小点的第五个重要事项时,你终于按捺不 住,伸向了边上的手机,打开电商 app 开始挑选心心念念的丹东草莓。

然而正当你偶然点下正在搞特价的商品时,一场比冗长会议还要可怕的噩梦发生了:

「农场直发直播秒杀价只要九十九……」

带货主播激昂的声音以最高音量在会议室的上空回荡,你手忙脚乱关掉手机后才发现,原来一百多号人的会议室可以如此安静,领导的眼神语言可以如此生动。

下班坐地铁回家,悲催的经历让你只想用耳机与世界隔绝,放了好一会歌后你突然觉得今天耳机的声音特别通透,掏出手机后发现耳机早就断联了,你一直是在用最大音量外放听着 20 年前的偶像甜歌。

原来路人投来的目光不是对你穿搭的赞赏,而是对你歌单品味的肯定,这时脸红上发根的你只想在地铁上刨个洞,对着洞里大喊:

所有手机都值得一个静音键!

和手机的其他零部件相比,静音键就像是手机里的小透明。

通常情况下,静音键都被设置在手指不容易够着的角落,而这已经是给静音键最好的待遇,因为很多人的手机上压根容不下静音键。

在手机为数不多的实体按键里,静音键的使用频率总是最少的,一些用户甚至可能将手机用至退休,都不知道拨动侧面的这个小开关可以将手机一键设置为静音模式。

按照「用进废退」的手机进化论,静音键应该早早退出这场边框争夺战,还给用户一个更加光滑、无断层的边框。

那么,静音键有必要存在吗?

著名的 Youtube 博主 Casey Netistat 曾在 Twitter 发起过一个投票:如果手机必须在 3.5mm 耳机接口和静音开关间选一个,你会怎么选?

经过 4 万余人的票选,投票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双方的票数占比恰好为 50%,这意味着有很多人宁愿舍弃有线耳机的便利,也不愿失去一个「没什么用」的开关。

这么来看,静音键可能比大部分人所想象的要更加重要。

静音键可以说是手机上最特殊的按键,和其他身兼数职的实体按键不同,静音有且仅有的功能,就是以最快的方式关闭手机的提示音,隔绝铃声的干扰。

静音键的起源如今已很难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静音键的历史几乎和手机一样长。

▲ 诺基亚模式选择界面

在功能机时代,静音键的概念已经出现,长按手机键盘上的 * 或者 # 号键就能进入或者设置静音模式或者会议模式,让商务人士在开会或者办公时能够免受打扰。

▲ Palm Treo

由于商务人士经常奔波于不同的会议之中,设置静音的操作频率很高,Palm、Blackberry 等一些面向商务群体的手机品牌开始为静音键设置独立的开关。

你可以在机身的顶部、侧边找到这样的小开关,拨动一下就能让整机静音。

可以说,静音开关在当时是商务手机的身份证,它在手机仍是通讯工具的时代给了用户拒绝的权利。

随后,手机开始向智能化转变,厂商们开始想办法在功能上做加法,在形态上减法,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手机上五花八门的按键。

2007 年,激进的苹果认为触摸屏和手指可以代替绝大部分的功能操作,因此在 iPhone 上只保留下基础功能的按键,其中就包括静音键。

为什么 iPhone 可以通过音量键和触屏调控音量,还要保留静音键呢?

一方面,iPhone 当时定位的用户群体,是青睐 Palm、Blackberry 的商务人士,加入静音键既能满足商务人士快速进入会议状态的需求,又能给 iPhone 增添「精英」元素。

另一方面,当时 iOS 的操作逻辑还非常基础,静音模式需要用户进入层层设置界面才能启用,与一键切换的物理开关相比体验显然差太多,因此静音也被当时的苹果认为是不可代替的操作之一。

iPhone 不是首个使用静音键的手机,但绝对算得上是对静音键最情有独钟的手机系列之一。

在过后的十数年间,iPhone 经历了数次大刀阔斧的设计变革,始终没有对静音键下手。

但除了苹果以外,愿意为了这样一个单一功能在手机边框上开槽、塞入开关的 Android 厂商,可以说少之又少。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静音键在 Android 阵营都是缺失的,直到 2015 年,乐视超级手机 1、一加 2 的相继发布才让 Android 用户关注到静音键的存在。

其中一加 2 的三段式开关设计在后来成为了一加特有的功能,也使得一加是如今 Android 阵营里为数不多还在坚持采用静音键的厂商。

坚果曾为其旗舰手机坚果 R2 加入静音模式拨杆的设计,可惜还未等到传承,坚果先行退出了手机战场。

直到最近 vivo 发布了主打商务的 X Fold 和 X Note 系列,被人遗忘在需求列表的边缘的静音键才再一次被人想起。

昔日作为高端商务人士标配的静音键,怎么就是始终火不起来?

从人机交互的角度来看,静音键算得上是优秀的设计。

热力学奠基人尤利乌斯 · 冯 · 迈尔认为,人类的本性就是喜欢用尽可能小的手段达成最大的效果,因此无论是在运动还是与机器的交互之中,人类都会自然而然地倾向尽可能短的路径。

因此,拨下开关——获得静音,对用户来说其实是一个能够获得愉悦的过程。

拨下开关的操作能给用户带来掌控机器的满足感和舒适感,这种舒适既来自于开关传递给手指的触觉反馈,也来自于手机软件层面的及时响应,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愉悦心理效应。

但回到工业设计上,如何在寸土寸金的手机内部塞下静音键是个不小的难题。

iPhone 3GS 时期,静音键与音量键一起由 8 颗微型螺丝固定在主板背板上,占据了不少内部空间。

到了 iPhone 6s,静音键组件被大幅简化,只需要 3 颗微型螺丝固定,占据的体积缩小了不少。

iPhone 静音键的机械结构由外部按键和内部微型开关组成,体积分散在垂直面上。

相比之下,一加 6 的三段式开关由于按键更大,相应的会占用更大内部体积。

在一加后续的机型上可以看到,一加也在想办法简化静音键的机械结构,但为了保证按键手感,始终要占据一定的内部空间。

一加 7 Pro 发布后,一加创始人刘作虎曾发微博称一加为了保留三段式按键,在 5 年间付出了机身占用、亿级成本等代价,但他认为用户对于三段式开关的好评能证明了其价值。

这也引出了静音键的另一个难题:为了一个几乎没有宣传噱头的功能而牺牲可观的内部空间,并付出高昂的硬件成本,值得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静音模式本身。

相比过去,手机已经从通讯工具变成了我们的社交、娱乐中心,手机既是我们消费内容的入口,也是联接世界的接口。

一加手机产品副总裁张璇在三段式开关诞生时曾提到,静音模式其实是让人与世界之间做一个隔离,让人避免被信息所淹没。

而将静音模式做成实体按键,实际上是将这种隔绝权利以最直接的形式为人所掌控。

因此,虽然触摸按键也可以设置静音模式,但唯有将手指放在一颗实实在在的按键上,用户才能感到踏实。

▲ 只有足够无聊的朋友才懂

在智能手机「凑数功能」大行其道的当下,希望有更多的产品经理愿意把注意力放在像静音键这种抛弃参数、专注体验的功能上,让人与工具重新保持距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ID:appsolution),作者:黄智健,36氪经授权发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