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邱晓芬、编辑丨苏建勋

36氪获悉,「通微新能源」完成天使轮融资,资方为险峰长青,资金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团队和生产线建设。公司目前Pre-A轮融资已经开始。

「通微新能源」成立于2020年,定位是零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厂商,主要提供的产品是分布式零碳电站。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以下简称“SOFC”)的核心原理是将能源(比如甲醇、天然气、煤气、氢气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通微新能源」创始人邵欣博士告诉36氪,固态氧化物电池由于反应温度是600-750℃,启动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并不适用于即开即停的交通场景,更适合24小时低碳用电的场景,比如数据中心、工厂、港口、写字楼、医院、偏远岛屿等,因此通微新能源的定位是提供24小时低碳用电。

SOFC在欧美市场的商用已经验证,龙头企业是Bloom Energy,这家公司早在2018年已经上市,和苹果、谷歌、宜家等大品牌都已达成合作,世界100强中有25家是其客户,2021年收到来自SK的45亿美元订单。

在日本,固态燃料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家庭,利用已有的天然气管网实现热电联供,目前家用部署已经超过30万套。相比国外,目前国内的SOFC正在从研发阶段走向商用阶段。

邵欣表示,目前美国、日本的SOFC技术和产品都对国内禁止出售和转让,国内需要发展自己的SOFC技术。由于国内电网覆盖面更广,在双碳目标尚未完全渗入行业肌理之前,大部分企业低碳用电的压力还没有产生,而随着双碳限电限产的落地,24小时低碳用电的需求开始逐渐萌生,这会拉动国内SOFC的发展。

SOFC的优势是,相比柴油发动机,SOFC由于没有机械做工过程,发电效率一般在60%,而柴油发动机一般是30%。另外,在沼气、氢能等能源下,几乎可以实现完全的零碳能源应用,且对燃料来源要求低,氢气、沼气、天然气、合成气、煤气化都可以,不要求高纯度。

此外,SOFC在占地面积上也更有优势,据测算,一百千瓦的SOFC电站只需要占用6-8平方米的面积,而同功率的光伏电站需要至少八百平方米。

国内如何找准SOFC的定位?邵欣认为,光伏+储能和SOFC适用于不同场景,是相互补充的关系,而非互斥竞争。光伏+储能本身的技术难度很高,光伏企业一般更关注落地大型项目,而作为国内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中小型企业的低碳用电需求很难完全采用光伏消化——这些企业一般的配电需求只有一两百千瓦,而定位于轻量化场景的SOFC恰好弥补了这部分的市场空白。

再加上,碳中和目标下达以来,去年各地出现限电限产的问题,中小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严重冲击,具备的24小时低碳用电特点的SOFC,也逐渐成为了这些工厂的刚需,以及核心战略储备。

邵欣认为,之前限制SOFC商用的关键因素是成本,要提速国内SOFC产业发展,突破瓶颈最关键的是如何降本——这一问题就连目前头部公司Bloom Energy目前也未完全解决,这家公司目前的毛利率仅有20%,并且常年处于亏损状态。

作为对对标,「通微新能源」目前在研发阶段,基本能够实现产品功能与前述公司一致的情况下,但成本只有其四分之一。

据其表示,降低成本的方法主要是技术创新,公司研发的微通道膜成型技术,能够在功率密度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兼顾成本的下调,而这正是邵欣的博士研究课题。其次是借助国产供应链降本。另一方面,在实际应用上,SOFC电站并不会产生过高的运维费用,经过公司测算,项目投入一般“两年之内就可以实现回本。”

在国内,不少能源巨头公司已经开始了SOFC技术的储备。比如,潍柴动力在2018年就斥资4000万英镑收购了英国公司Ceres的20%股份;中广核集团、晋煤集团等已经开展了相应的SOFC破冰,推进相关示范项目落地。

经过了两年的技术研发,「通微新能源」目前已经进入生产线设计阶段,预计至今年下半年,生产线和电堆样机下线,后续将会推进示范性工程落地。

创始团队方面,创始人邵欣博士曾获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化学⼯程博士、博士后,发明了微通道电池膜技术,曾获得西澳大利亚科技发明⼀等奖。团队的三位核心人员均是SOFC方向的博士,在SOFC领域都超过10年的研发经验,之前一起合作过10年时间。

对于此次投资,险峰长青投资人叶展旗表示,第三代燃料电池技术SOFC有着能量转换效率高、燃料选择广、无需贵金属等鲜明优势,在海外受到苹果、谷歌等大量领先企业采用。通微团队深耕SOFC十余年,拥有从底层电极材料、电池结构、系统集成到生产工艺上的一系列独创技术,大幅降低了整体成本。在中国强有力的双碳政策与供应链支持下,相信通微能将这项绿色能源技术推向规模化,助力全球越来越多的企业迈向碳中和。

[end]

【end】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