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7月12日召开的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学术交流会议上获悉,我国今年4月开启“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聚焦珠峰地区的环境变化,从大气、水、生态、地表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目前该科考活动已取得7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珠峰科考总指挥姚檀栋表示,本次考察首次应用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围绕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亚洲水塔变化、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等重大科学问题,协同考察研究珠峰地区六大圈层的垂直变化特征和相互作用机理,揭秘气候变暖背景下珠峰极高海拔区环境变化规律、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特征及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人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特征,实现了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新突破。
目前,考察队已取得的7大研究成果包括:在揭示珠峰地区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影响方面,监测并发现了珠峰地区风速的垂直分布规律;在巅峰海拔的强烈升温方面,监测发现了珠峰地区4000~8000米海拔高度的温度变化规律和特征;在巅峰海拔的冰雪融化方面,考察队采用剖面测量方式,沿裸露基岩处开始测量,逐步测量到珠峰冰雪顶部,该方法获得了高质量的冰雪厚度渐变剖面,相比过去顶部单点测方法,数据更容易进行解读;在珠峰地区水汽和温室气体科考方面,考察队利用“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观测平台等各类高新技术平台,实现了地表至海拔9050米高空水汽稳定同位素、黑碳、粉尘、甲烷、二氧化碳和风温湿压同时实时观测,并取得了拉萨-珠峰地区的甲烷浓度观测初步结果;考察队发现了珠峰地区的强大气氧化性过程,首次采用多种先进技术获得大量的大气臭氧浓度数据,证实了珠峰地区臭氧浓度高,进一步分析有望揭示青藏高原高臭氧浓度自平流层的垂直输送,或西风带的水平输送,对高原大气氧化性起着决定作用;在人体的高山生理适应研究方面,考察队观测到珠峰地区人体生理的特殊反应:急进高原后,会出现心率升高,心率变异性下降;在气候变化下珠峰地区土地覆被变化方面,考察队观测到珠峰地区变绿的生态过程,其全域的植被覆盖指数呈增加态势。
据悉,我国从2017年开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而“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这是自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启动以来,学科覆盖面最广、参加科考队员最多、采用仪器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科考,共组织5支科考分队、16个科考小组、270余名科考队员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