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苹果的秋季新品发布会前,无疑都是iPhone最有魅力的时刻,此时总有各路大神爆料新款iPhone要改变外观设计、要配备新硬件,或是要支持新的功能。但要说到过去这十年间最有爆点的消息,无疑莫过于去年关于iPhone 13系列将支持卫星通信的这一爆料了。

当然,结局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知名“爆料专家”郭明錤预言iPhone 13系列将支持低轨道卫星通信这一功能,并未成真。

然而就在一年后,同样的传言又出现在了尚未亮相的iPhone 14系列上。这一次,爆料的则是彭博社的“苹果问题专家”Mark Gurman,他信誓旦旦的表示,新款iPhone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带来卫星通信功能,同时新款Apple Watch也会加入这一功能,据称,“这项技术将允许用户通过卫星网络向紧急服务部门发送短信来报告事故,苹果目前正在测试可以通过卫星发送短信的原型机,内部代号为“Stewie”。

真不敢相信,“狼来了”的故事居然会在手机圈再次上演。

去年,所谓iPhone 13系列可能支持卫星通信的逻辑,是卫星业务运营商Globalstar在2020年时从3GPP获得了Band n53频段(2483.5-2495MHz),而在2021年2月时,高通将其Band n53纳入了即将发布的下一代5G射频前端解决方案骁龙X65中,而Band n53频段因为属于S波段这一传统星地频段,被Globalstar用于卫星话音业务的下行。

但归属于Sub-6GHz的Band n53频段最大的优势,其实是在地面通信,这一频段在南美、非洲的推广都非常顺利,这其实才是高通方面进行兼容的关键所在。

更为重要的是,与已经发射了数千颗卫星的Starlink不同,Globalstar在近地轨道仅部署了24颗通讯卫星,覆盖率可谓是相当的低,并且Globalstar的星地通讯系统理论支持的用户数量也只有10万人,这显然无法满足数以亿计iPhone用户的需求。

再加上,卫星通信是我们与数万公里外的卫星之间进行通信,这就意味着就往往会要求天线的功率大、方向性强、不易受干扰 ,因此目前卫星电话通常只能在室外使用,并且相关设备还会配备一根非常显眼的天线。

以目前卫星互联网领域表现最为出色的Starlink为例,其接收机就与我们小时候收看电视的“大锅盖”极为相似,并且需要专用终端才能解码,以将卫星信号转化为Wi-Fi。而且SpaceX方面也曾坦言,用户端的网速约为100-200Mb/s、延迟为20ms左右,并且需要在户外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准。

这也使得当下的卫星互联网暂时都还没有对城市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Starlink在早期宣传时也主要是面向欧美郊区用户的。

那么,为什么如今又有关于iPhone 14系列将支持卫星通信的消息传出来呢?原因其实很简单,今年3月下旬时3GPP完成了5G R17(3GPP Release 17)、也就是5G标准第三个版本的功能性冻结,预计到6月将完成R17 ASN.1协议冻结阶段,并确定所有细节、转入可执行阶段。而在5G R17中有一个关键性的应用项目卫星/非地面网络(NTN),正式引入了面向NTN的5G NR支持,其中就有面向CPE的卫星回传通信和面向手持设备的直接低数据速率服务。

换句话来说,就是5G星地联合组网已经在3GPP处于讨论阶段了,相关信道设计和协议都已进入实验室阶段。但相信当年5G信道投票事件已经让大家知道,相关标准的建立是需要经过一轮轮讨论和投票的,5G要支持星地通信显然并不会马上实现。

再说了,智能手机支持卫星通信是真的有必要吗?要知道在过去这几年间,关于手机辐射、5G辐射的新闻几乎不绝于耳,而卫星通信的辐射则会更大。

没错,电子产品会产生电磁辐射是必然,为此各国都用SAR(比吸收率)来衡量便携通信设备近场辐射对于人体健康影响。而辐射的本质就是微波波段的电磁波,通常来说,目前5G手机发射功率范围是在FDD(频分复用)下最大发射功率为23dBm,也就是0.2W瓦;TDD(时分复用)模式下的26dBm也就是0.4瓦。

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欧洲标准2W/kg、一个是美国标准1.6W/kg,具体含义是指以6分钟为计时标准,每公斤人体组织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不得超过2W或1.6W。但这也意味着极大的冗余,如果不出现设计纰漏、手机的SAR值超标通常是不太可能的。

作为对比,Starlink接收机的发射功率是4瓦左右,即用于卫星通信的接收机功率是通常5G手机的20倍。如果对于相关物理知识不了解,光听到卫星通信辐射可能是5G手机辐射的20倍以上,对于5G辐射会危害健康深信不疑的欧美消费者,还能放过苹果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