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辉

NFT的火爆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它,并且很多人将它看成了一个全新的实现财富自由的方式和手段。在区块链概念与艺术品数字化的联合加持之下,NFT俨然成为了一个全新的风口。于是,我们开始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投身其中。

无论是各个领域的明星,抑或是社会名流,甚至是顶级艺术品,我们都可以在NFT市场上看到他们的身影。无疑,这更加剧了外界对于NFT的关注与追捧。于是,开始有更多的人开始投身其中。一时间,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数字藏品的出现,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品和IP开始被数字化的现象出现。

当越来越多的名人开始投身NFT之际,当不断有NFT的价格被推高之际,我们同样看到了有人因参与NFT而赔得血本无归。似乎,NFT并不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似乎,NFT亦不像外界所认识的那样光鲜亮丽。

事实上,如果我们真正明白NFT的内在逻辑,并且真正明白NFT的运作机制,或许就不会有如此激进的现象出现。在我看来,所谓的NFT仅仅只是区块链的变种,在很多情况下,它仅仅只是某些人实现暴富梦想的工具和手段,而这,却并不是NFT的真正内涵和意义。真正意义上的NFT,依然还是要回归现实,与现实的IP,现实的藏品,现实的艺术品进行深度绑定,才会有新的内涵和意义。

NFT,并非暴富工具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他们之所以会关注NFT,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看到了NFT带来的巨额收益。这其实和以往他们关注数字货币,关注区块链,其实是有着相同的内在逻辑的。遗憾的是,他们并未从数字货币、区块链身上汲取经验和教训,相反还在数字货币、区块链被监管的大背景下,将目光转移到了NFT的身上。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所谓的NFT,并不是新的暴富工具,而是有着新的内涵与意义。

NFT的内在逻辑是现实IP的数字化。在很多情况下,NFT之所以会出现,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它是现实世界数字化的必然和趋势。更为确切地说,它是现实IP数字化发展的必然。无论是明星作品、物品的数字化,亦或是艺术品的数字化,基本上都是属于这样一种范畴。深入分析NFT产生的背景,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它是数字化时代来临的必然趋势。

因此,现实世界里的IP的数字化需求的出现,才导致了NFT的出现,而不是为了NFT而NFT。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明白NFT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同理,如果一个NFT并没有现实的IP作为支撑,亦或是没有现实的物品作为支持,那么,这样的NFT与以往我们看到的发币或者ICO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这是我们看到的,那么多的NFT项目之所以会爆雷的根本原因所在。我们在看待NFT的问题上,需要站在现实IP的角度来看待,而不能仅仅只是站在NFT本身来看待。只有真正明白了NFT运作的内在逻辑,并且真正找到了NFT的本质精髓和内涵,才能真正跳出现在的发展困境,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NFT的内在动力是共识机制。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NFT,其实都是建立在一整套庞大的、完整的共识机制的基础之上的。需要明确的是,这样一套共识机制,需要一套庞大的用户群体,需要一套相互信任的去中心化的系统。如果支撑NFT的这套共识机制,仅仅只是少数人的共识,那么,这样的NFT,其实就是另类的数字货币,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内涵和意义。

真正驱使NFT运行的是大量的用户对于某个IP抑或是某个明星的共识,并且这样一种共识是不需要某个中心来证明的。其实,这与区块链的内在运行逻辑是相通的。所以,我们在看待NFT的问题上,需要站在区块链的角度,而不是站在数字货币的角度来看待。对于现在那些始终对NFT抱有幻想的人们来讲,它们其实是用数字货币的思维来看待NFT,而不是用区块链的思维来看待NFT,可以想见的是,这样一种思维,将会把NFT带向何处。

现在的NFT市场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乱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NFT,什么才是促使NFT运行的内在力量,他们仅仅只是看到了NFT带来的暴富,最终将NFT带入到了发展的死胡同里。

NFT的终极目的不是财富,而是价值。对于很多人来讲,他们之所以会关注NFT,其实多半是看中了NFT能够给他们带来财富,能够让他们实现暴富的梦想。其实,真正意义上的NFT,并不是以财富为终极目标和任务的,而是以实现价值为终极目的和意义的。其中,在诸多的价值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现IP的价值。

无论是名人的NFT,抑或是艺术品的NFT,其实,它们的终极目的和意义,都不是为了变现,更不是为了爆富,而是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潮流,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譬如,周杰伦;譬如,库里;譬如,我们经常看到的诸多知名艺术品的数字化。几乎都是如此。

简单地将NFT与财富相挂钩,甚至是简单地将NFT看成是新的暴富手段的做法,其实依然开始没有从数字货币的迷梦之中醒来。他们之所以会加持NFT,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为了借助NFT的热度来赚钱,并不是为了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因为那些仅仅只是将NFT看成是外衣的人,或许他们本身也没有什么价值。

由此可见,那些仅仅只是将NFT的终极目的和意义看成是财富,而非价值的玩家,或许从一开始就早已背离了NFT的初衷,早已跳脱出了NFT的本质和内涵。这是我们看到的那么多的NFT项目之所以会始终无法获得大规模发展,甚至是陷入到死胡同的关键所在。

NFT,IP的数字具象化

无论是名人效应也好,艺术品的价值也罢,其实,他们的价值和意义,始终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评判标准的。主观性、感性色彩等诸多因素是导致IP价值无法获得最大化发挥的主要制约因素。

无论是在传统时代,亦或是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衡量IP价值的一个最为直接的方式和方法,就是根据IP本身的内容和影响力来判断,然而,内容和影响力,依然是一个无法捉摸,无法具象化的存在。这种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了IP价值的最大化发挥,而且还让IP本身陷入到了一种相对空洞的状态之中。

当数字化时代来临,特别是当一系列的数字化开始出现,我们看到的是,建构于区块链技术之上的一种全新的衡量和判定IP价值的方式和方法。NFT,便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诞生的。

我始终认为,NFT之所以会获得如此快读的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本体(IP)与支撑它的技术(区块链)之间是存在着天然的联系的。尽管我们一直都在强调NFT与数字货币的不同,但是,它们本身内在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首先,NFT是诸多「点」所搭建而成的「共识机制」。正如上文所讲,无论是什么类型的NFT,它本身都是需要相当多的拥趸和粉丝作为支撑的,而这些粉丝和拥趸其实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区块链语境里的「点」。这些「点」所形成的一套共识机制,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NFT。

那么,究竟什么是「共识机制」呢?我认为,这里的「共识机制」,就是以粉丝和拥趸为代表的「点」对于明星IP、内容IP所达成的某种共识,而正是由这些共识的存在,才成就了这样一个NFT本身的价值。因此,从内在的逻辑来看,IP,才是NFT的本质内核,而我们所看到的数字藏品,仅仅只是IP的数字具象化而已。

其次,NFT是IP价值不可篡改的数字保险柜。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说,IP的价值是无法精准衡量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衡量标准。这就导致的同一个IP,会出现不同的价值,同一个IP,会出现不同的表现方式。另外,纵然是在这些不同的价值之下,依然还是有很多可以篡改的地方的。

对于IP价值的这种定义,很显然是无法让IP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挥的。当IP价值与区块链技术相互联通,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不可篡改的,由不同类型的「点」共同参与的全新的价值评估链条的产生。有了这样一套完整的评估链条之后,IP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和呈现。

第三,NFT是IP价值的数字化呈现。当下,一场数实融合的新进化正在上演。越来越多的实体产业开始与数字技术实现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数字技术开始具象化。对于IP来讲,其实是需要同样一种数字化的新发展的。曾经,我问过一位资深的区块链玩家,NFT有哪些特殊性,他告诉我,NFT在拓展和延伸区块链的技术上,还是有很多的可圈可点的地方的。

透过他的话,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其实真正驱动NFT出现和发展的,还是内在的技术,特别是创新的区块链技术。只有创新的区块链技术,才能够给NFT赋予不断的能量,只有创新的区块链技术,才能够保证区块链可以持续、健康地发展。这是我们看到那么多的NFT产品,甚至是明星的NFT产品到后来之所以会无疾而终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IP价值与创新的区块链技术的联合加持,才能真正让NFT行稳致远。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笔者还认为,NFT之所以会如此火爆,其实它和比特币是有着某些相似之处的。我们都知道,人们对于比特币之父中本聪会相当推崇。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中本聪本身就是一个名人,就是一个大的IP。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地想象一下,所谓的比特币,其实就是中本聪这个大的IP所衍生出来的一个NFT呢?

结语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到NFT的行列里,特别是当名人、名作为代表的IP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集聚效应,我们看到的是,一场有关NFT的盲目推崇开始上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NFT,仅仅只是某些人的实现暴富梦想的方式和手段罢了,它与以往我们所看到的发币或者ICO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真正能够赋予NFT价值和意义的,在于IP本身。因此,缺少了IP的NFT,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告别对于NFT的盲目追捧,真正以一种相对理性和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它。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明白NFT本身和比特币其实是有着相当相似的发展脉络的。

区块链,才是NFT的「精神内核」。告别对于NFT的追捧,真正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回归到区块链技术的创新,重塑区块链技术的地位,或许才不至于将NFT变成「第二个比特币」。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每日一文,长期专注行业研究,提供深度思考与硬核干货。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