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应该都知道了,最新版的微信里上线了一个新功能,朋友圈支持最多发布 20 张图片。

不过,超过 9 张就会自动帮你生成视频发布。

也就是说,20 张图片是允许你发了,但呈现方式上并不是把原来的 9 宫格变成 20 宫格。

在我看来,这既迎合了需求,也带来了增量。

说到这,我倒是想到了这么几个问题,或许也是你关注的,那就一块聊聊吧。先说明,这仅是我的观点。

首先,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上线新功能?

两个原因。

第一,马上临近春节,各种美食、聚会、合照的出片率很高,9 宫格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晒一晒需求。

第二,视频号正发力,通过一切可行的方法提高视频内容的生产率,让一部分人先体验上视频内容。

换个角度,这种基于图片自动生成视频的设计是一种降低视频创作门槛的尝试。很多人可能不愿意也不会拍摄视频,但拍照谁都会。

而实际上,视频就是由一帧一帧的连续图片组成的。基于这个逻辑,那就让用户先从选择照片开始,然后在系统的帮助下一键生成视频。

注意,除了系统提供的一些默认模板,如果想获得更多模板和音乐,微信会引导你去下载「秒剪」App。

要知道,「秒剪」可是一个专业的视频剪辑工具,和抖音的「剪映」是一个定位。

这么一来,就非常顺滑地将发布图片的用户往视频创作者进行了迁移。

其次,为什么是20张图片?

以前的九宫格设置或许是为了适配朋友圈信息流的展示方式,而且 9 宫格也是大多数产品的默认设计。

虽然像微博一样的产品也突破了 9 张图片的发布,但微博的方案更像是为了满足需求式的打补丁。

通过数字提示用户其实不止 9 张图片,然后点击挨个查看。

所以,为了满足多张图片发送的需求,方案不定时是增加图片展示数量,也可以是别的。

基于此,帮你生成一个带音乐效果的视频照片合集,就成了一个观看体验更好的解决方案。

不过,现在生成的视频有一个问题,就是视频质量会被压缩,导致观看时的分辨率不高,体验会打折。

另外,为什么一定是短视频?

按理说,超过 9 张图片的表现形式不止于视频,可以是图片专辑,也可以是音乐幻灯片。

可是,为什么偏偏选择了自动生成短视频的这种方案呢?

视频创作好了,总得发布吧。

所以,朋友圈是一个发布场景,但如果想发布更长的视频,就一定会去视频号。

你看,从朋友圈用户升级为视频号用户,这个运营动作就通过产品的力量实现了。

都说微信没有运营,实际上,他们处处都有运营。

此外,这种设计还会带来一个效应,即从众效应。

起初,大家生成的视频可能就是动态幻灯片。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用户的深入研究,一些更精致、效果更丰富、表现形式更多样化的视频内容会逐渐被生产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跟风、赶潮流,朋友圈也会逐步从静态图文往动态视频的方向升级。

动静结合,朋友圈的生态也会焕发一个小生机。

在这套逻辑里,视频号是最大的赢家,这也是微信希望看到的。

细心的读者一定发现了,最近微信对视频号的投入和加码不可谓不大,也可以说是空前的。

同样是创作平台,公众号可从来没享受过这种待遇。

视频号的定位相对于公众号来说更接近于大众,不仅是创作门槛更低,内容的呈现方式也更多样,受众群体更广。

微信已经在几乎所有能加入口的地方给视频号开了绿灯,同时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去扶持视频号。

据不可靠消息透露,视频号的日活已经突破了 4 亿,超过了快手的 3.2 亿。

我知道很多人并不看好视频号的发展,其实这没关系,可以不看好,但也无法忽视。

对于真正的视频创作者来说,他们其实并不关心哪个平台有没有发展,他们全都要。

在可见的未来,视频号依然会继续加码,这是微信一定会打的一场战役。

付费直播间已经在内测中了,直播回放也在内测中了,原本那些被吐槽的地方也在逐步升级和完善。

很多人会拿抖音和视频号相比,可是,视频号上线才 2 年,抖音已经上线 6 年了。他们的定位是有区别的,策略和运营重心也有区别。

走抖音的老路或许不是视频号的出路,也不会是他们想去的方向。谁都知道,走别人走过的路,永远会是跟随者。

抛开功能看逻辑,透过现象看本质。

视频号,就是一个根植于微信的适合全民参与的短内容平台。这既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优势。

而朋友圈的 20 张图片,只是一根杠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唐韧”(ID:RyanTang007),作者:唐韧,36氪经授权发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