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10天,就可以上市销售了。”9月27日,在重庆市武隆区速生叶菜大棚里,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应急速生菜项目主持人周娜查看着播种的菜苗情况,充满信心地跟菜农说。

今年7月以来,受持续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影响,重庆市农业领域受灾严重,农产品保供形势严峻。进入9月,重庆市农业领域的灾后重建工作也紧张有序地开展了起来。

8月底,重庆市科技局会同市农业农村委、市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启动资源配置快速响应机制,实施首批农业减灾复产科技应急项目(以下简称应急项目)10项。西南大学、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农科院)、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林科院)等单位紧急领命,组织数百位科技特派员专家团队奔波农业一线,为灾后重建挽损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应对高温干旱上马应急项目

气温最高、时间最长、范围最大、降水最少,今年重庆遭遇了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这也直接造成了农业生产灾害,稻田失水、蔬菜减灾复产、柑橘日灼严重……

据统计,今年旱灾影响重庆市蔬菜减产50%以上,薯类作物受灾面积约260万亩,柑橘园、枇杷园受灾约90%以上,全市30%以上的茶园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

为应对高温干旱,重庆市科技局紧急收集了近20个区县受灾情况及技术的需求,并征集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市林业局及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建议,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定位减灾复产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编制了《农业减灾复产科技应急项目组织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应急项目10项,财政资助金额850万元。

“首批应急项目把保秋粮丰收作为重点,聚焦农作物、经果林、畜禽养殖、森林复植四个重点领域。”重庆市科技局副局长许志鹏介绍,应急项目主要围绕重庆农林减灾复产技术需求,主攻薄弱环节,创新应用相关技术解决减灾复产中的技术问题。重庆市科技局计划组织科技特派员,通过技术集成与应用助力灾后复产,辐射带动产业技术进步,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应急项目将覆盖潼南区、江津区、永川区、合川区等15个区县,核心示范0.7万亩、技术辐射超过100万亩,预计亩均减灾增收300元左右。

播种育苗技术保障蔬菜供应

“通过对辣椒和茄子植株的整形修剪技术,结合肥水管理,就可以让辣椒和茄子焕发第二春,收获期延迟到10月下旬。”9月初,科技特派员、重庆农科院辣椒专家黄启中和茄子专家田时炳到石柱县临溪镇前进村、酉阳县麻旺镇平桥村和王家乡雄风村开展了整形修剪技术培训。

为了确保重庆市高温干旱灾后蔬菜的有序生产和市场均衡供应,减少对秋冬蔬菜和越冬蔬菜播种育苗的影响,重庆市科技局启动了“灾后蔬菜生产核心技术集成应用”和“应急速生蔬菜保供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两项针对蔬菜生产的项目。西南大学、重庆农科院、重庆市农技总站、重庆市渝东南农科院等单位的科技特派员专家成立了项目专家组,开展蔬菜生产的研究和应用示范。

“‘水上漂’蔬菜育苗技术,作用很神奇,最多可让叶菜提前10天时间成熟上市销售。”科技特派员、重庆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十字花科室主任陶伟林,在荣昌区仁义镇开展速生叶菜技术培训时介绍了这一神奇的蔬菜漂浮育苗技术。

陶伟林说,接到任务后,科技特派员们迅速成立了20人抗旱应急速生叶菜生产服务团,分为速生叶菜新品种引进和种子采购、新技术集成示范、技术培训与示范推广、组织协调与信息采集等7个小组,明确了开展漂浮式水培集约化快速育苗、苗菜共生快速高产栽培技术、叶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等技术方案。截至9月17日,服务团已经在旱情较轻的合川、潼南、巫溪和有灌溉条件的涪陵龙潭、铜梁平摊及武隆、酉阳高山基地完成苗菜一体化播种近8500亩。其他区县随着旱情缓解正在陆续播种,9月20日左右播种完毕,种植面积将达10000亩以上,9—11月可生产速生叶菜3万吨以上。

灾后补救减少柑橘产量损失

重庆地处我国柑橘优势产业带,柑橘产业位居重庆七大特色农业产业之首。七八月正值柑橘果实膨大的关键期,高温干旱导致今年的果实产量和质量骤降。

“根据调查,粗略估计全国柑橘总体损失在23%以上。”科技特派员、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副研究员、“柑橘高温干旱灾后补救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负责人淳长品介绍,持续高温干旱造成柑橘植株死亡、枝条枯死和果实日灼等灾害。对此,项目组采取修剪、施肥、促萌、摘除秋花、防治裂果和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技术集成与应用,实现果树快速恢复,保树减灾、稳产增收的目标。

接到记者采访电话时,淳长品刚完成在奉节县柑橘果园的技术指导,在奔赴下一个果园的途中。他欣慰地说:“我们通过及时灌水挽救了柑橘体的恢复,促进了果实快速膨大,减少了产量的损失。”应急项目组在奉节、云阳、万州、忠县和长寿等柑橘主产区选定500余亩示范园进行了技术的试验示范,并对长寿、忠县和万州等5个区县进行了“柑橘高温干旱灾后和秋季管理技术”培训,培训相关人员160余人,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挽救了柑橘的树体和产量损失。

编制方案让森林早日复绿

持续20多日40℃以上连晴高温,重庆10多个区县发生了森林火灾。让过火后的森林早日复绿,确保森林生态安全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通过重载无人机进行精准飞播播种和配合人工植苗造林实现植被高效恢复,是我们项目研究的重点。”科技特派员、重庆林科院森林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王正春表示,他们牵头承担了“森林火灾后植被恢复与快播快种技术集成应用”项目,就是要解决山地灾后植被恢复中的系列技术问题。

王正春说,此次重庆山火受灾区域多为山高林密之地,从植被恢复上来说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对于需要人工种植的地方,交通困难,劳动力缺乏,运输苗木、水、肥等生产资料难度大;另一方面,这些地方地势险要,对开展现场调查及灾后重建具有极大的安全威胁。

对此,参与该项目的科技特派员,利用重载无人机搭载可见光和多光谱等光电载荷,对区域地理条件恶劣的地区快速开展灾后调查和评估,筛选出灾后森林植被恢复优势树种,编制了植被修复方案。

“目前的天气还不适合种树,我们正在抓紧时间开展灾后调查和评估,编制修复方案,待11月天凉后进行植被恢复。”王正春说,预计将在江津区、大足区、铜梁区等地区建立灾后植被恢复示范片500亩,力争植被恢复造林成活率达到8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