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火热出圈,吸引了众多人关注,甚至出现了一些裸辞创业的现象,但Web3真的是良药吗?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
为此我们与3位Web3领域的从业者进行了一番访谈,希望通过这些真实的声音来看到这个火热现象背后的情况。
2018年,在区块链进入最近几年的首个寒冬时,没有多少人再去谈论这项技术的伟大或者创新,大多以“骗局”或者“无用”来形容其表现,甚至有些像过街老鼠般的待遇,以至于当年刚刚在国内起立的Web3直接被按在了地上摩擦。
(资料图片)
时间一晃到了4年后的今天,Web3从低谷一跃而成资本、创业者和新闻媒体口中争相称好的香馍馍,如果说4年前的Web3是黑暗中划燃的一支火柴,那么现在的Web3像极了一个熊熊燃烧的火把。
但是面对Web3的火热,有人前赴后继,也有人绕道远离,一切都像极了钱钟书笔下的《围城》,城外的人充满好奇,城内的人满目疮痍,但这真的是事物的两面吗?
为此我们与几位在Web3领域稍有建树的朋友进行了畅聊,以满足更多人的好奇心,看看城内究竟是什么?是否真的又如外人所憧憬的一般。
“我受够了24小时的波动!”
因为小雨从小受原生金融家庭的影响,从大学开始就对金融投资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专门研究了资产配置,学习了如何炒K线做波段。
大学毕业后,便在一家投资银行工作,这份工作与他很投缘。在那个时候,朋友们都在谈论比特币,他也因此可以早早接触到了比特币。
因为海归的原因,他对比特币、区块链这类新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2017年果断从投行离职,专职于比特币这类交易中。
也许是因为运气好,也许是因为自己本身就是金融市场出身,在这个新兴市场,他便如鱼得水,靠着几十万便赚到了上千万。
小雨说,“我感觉那时候睡觉都是浪费时间,因为行情每时每刻都在波动,甚至有时候我要连着熬一两个通宵。”
小雨表示,那时候没有多少人在谈论Web3,大家都是当一种投机品,而他也从原本的对区块链技术感兴趣转为了追踪市场热度。
但是后来的故事大家可能都知道了,随着2018年传统金融市场的变化,很快传导到了Crypto领域,小雨在“卖与不卖”的纠结中资产价值迅速下滑,短短几个月就从千万回到了原点,甚至因为一时怄气,最后的本金都没有卖出,而是赌一口气的让它们随风飘扬……
小雨回忆说,那段时间他每天都只睡3-4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处于焦虑和狂躁之中,甚至后来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通过药物来调整睡眠。
2018年底,实在无法忍受的小雨套现了仅剩的几万块,然后飞到海南休息去了。
2019年春,小雨又回到了传统金融市场,他说,“我受够了24小时的波动!至少股票市场还有周末和休假。”
今年笔者在遇到小雨时,他已经成为了现在这家投行的部门负责人,当我问起他对Web3的看法时,他说, “我们投研部门刚刚成立了Web3方向的研究小组,我打算去报名尝试下,毕竟当年我也是Web3早期参与者。”
是的,早期很多的Crypto参与者都成为了现在Web3领域的建设者。
“这辈子收到最炫酷的入职Offer”
孙兴是笔者2019年认识的一位技术开发者,早年在某互联网大厂负责一个产品的开发,也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大佬”,其开发的产品注册用户接近上亿。
2019年他在一家Web3技术公司担任CTO角色,但是后来因为项目资金链断裂,公司团队被迫解散,他又回到了本地一家中型科技公司担任一个小项目的开发负责人,但是此时的孙兴已经到了“程序猿”的黄金年龄。
三十出头的他每天面对的都是日复一日的毫无创新的事项,因为项目已经成熟运行起来,几乎没有什么上升空间,要做的就是维护,尽量不出幺蛾子。
和创业公司相比,确实少了很多趣味性,和大厂相比薪资也差一截。
但是,面对家庭开支的压力,以及同龄人陆续迎来的事业高峰,孙兴陷入了很长的思考,到底是维持现状,还是去到新的领域?
2022年,孙兴突然看到了Web3热潮涌起,一些曾经不被看好的领域再次成为了资本追逐的香馍馍,他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了。
时间到了今年6月,他正在吃晚饭,一个陌生电话打来,对方说,“请问是孙兴先生吗,我是X公司的猎头,我们这边有家Web3公司缺一个产品负责人,我们在网站上看到了您之前的经历,不知道您这边有兴趣不?……”
再过了一个月,当我们再次遇到孙兴时,他给我们看了下面这张有趣的图片。
他兴奋的说,“这是我这辈子收到最炫酷的入职Offer了,像极了Web3本来的样子,这款实体Offer上镶嵌了独一无二的、带有员工编号的吊坠,还用了夜光材质,象征Web3探索者即使在暗处也能熠熠生辉。”
后来我们才知道,当时打电话给他的是负责“OKX 2022扩招计划”的对接人,因为孙兴2019年的经历,在领英上被猎头发现了,顺利成为了这家公司的一个产品线负责人。
前几天另一个朋友反馈说,从2019年后从来没见到孙兴这么兴奋,周末都还在找他讨论技术问题,像换了个人似的。
我不知道Web3是不是有这样的魔力,但孙兴让我看到了互联网发展的另一面:似乎不只有百无聊赖。
“Web3太遥远了,我再等等吧”
最后这位朋友是一位好友的前同事,他姓“苟”,朋友们都称他为“大狗”,他负责一家数字藏品公司的运营,原本是某科技独角兽企业的片区运营总监,后来在朋友的怂恿下于2021年加入了Web3阵营。
属于标准95后的大狗总会有各种新奇的点子,因此在数字藏品这类新事物面前,充满了各种好奇心。
其负责的藏品平台从2021年初开始上线,在短短半年就从零发展到了数十万用户,成为了国内小有名气的数藏平台,他也经常受邀出席各大峰会,按他说的“我总有一种突然成名的感觉”。
事实上,随着去年海外NFT市场规模突破百亿美金,国内数字藏品同样迎来了高速发展期,一些知名版权商公司的作品从发行的几十块涨到了几千元一份,这吸引了诸多人参与炒作。
当然,这也引起了监管层注意,今年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该倡议旨在禁止数字藏品的炒作,并警示了各大数藏平台。
大狗表示,真正给数藏平台带来“寒冬”的还并不是该倡议,而是随着海外NFT价值的巨大回落,国内数藏应声下滑。
据海外数据显示,知名NFT头像无聊猿BAYC的地板价(即市场最低价)已经从最高42万美元骤降至了11万美元。
到了上个月,大狗运营的这家数藏平台活跃用户已经下滑到了几百人,和最高的近万人相比严重缩水。他表示,公司已经计划下个月精简人员了,而我也准备离开Web3行业一段时间,打算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做计划。
“Web3还是太遥远了,我再等等吧,有一家Web2互联网公司最近在找我去做他们新的产品运营,好像是VR相关的,我还蛮感兴趣的”,大狗这样对我们说道。
笔者不知道大狗最后会不会去那家VR公司,但如果这样,他好像只是从Web3跨到了元宇宙,说来还是“亲戚关系”。
当我们和这些准备或曾离开过Web3的人聊过后,会发现,其实大家都还在“围城”里,只是有的人换了方式,有的人依然坚定地在Web3方向行进着,为此,我们又开始了探索Web3的发展情况。
Web3究竟有多火热?
首先,我们从百度指数来看,“Web3”真正开始发力是在今年5月初,其搜索量从之前的几乎“地板”位置,直接拔地而起,来到了接近2500的位置,而从笔者切身感受来说,国内Web3的起势确实是从4-5月左右开始,基本符合实际。
而当我们把搜索趋势换成Google时,在全球范围内,其变化逻辑似乎与国内大不相同,从转折点看,其发生较大增幅的时间大概在2021年年底,随后出现了小幅下滑,直到同样今年的4月左右再次上扬,这点与国内基本耦合。
当然,有读者会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这就要从区块链本身说起,我们知道因为一些特殊性,一些公有区块链在国内是不受推崇的,但在海外反而发展的较为顺畅,所以,从发展逻辑来说,Web3之于区块链也是从海外火热传递而来。
正因如此,早在去年我们就看到了海外一些科技巨头开始布局Web3领域,包括我们熟知的谷歌、亚马逊、奈飞、eBay等等。
而反观国内,出现科技巨头提起Web3的概念大多从今年才陆续开始,这在搜索趋势上也进行了侧面的佐证。
当然,国内公司对Web3的布局又以海外居多,诸如TikTok在海外布局NFT,腾讯参投了Web3游戏公司Immutable,当然阿里在数藏方向的探索也可以归结为Web3方向。
同时纯Web3的投资机构也在加速布局,Paradigm正寻求筹集15亿美元用于Web3方向,a16z为其第四项Crypto基金筹集了45亿美元。
正如OKX Blockdream Ventures合伙人Benson表示,OKX Blockdream Ventures的投资布局不会受市场周期影响,将持续向区块链项目赋能,所以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机构在加码Web3方向。
加之最近一些中大型互联网公司开始精简人员,众多从Web2互联网公司出来的开发者或者运营人士,纷纷加入了Web3的关注大营,毕竟当Web2的格局已经成形,而Web3还是未被开垦的新天地,似乎更值得人们重新去追逐,因此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人才布局变化。
究竟那些人才在Web3领域做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第一季度,Web3初创公司已获得超1.73亿美元的投资。
而今年内,已经有超15家风投机构推出了Web3专项基金,规模超40亿美元,而89%的财富500强高管认为,未来十年的Web3创新将决定未来100年的商业活动。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最近全球知名招聘平台领英(LinkedIn)与欧易OKX联合推出的《2022全球区块链领域人才报告-Web3.0方向》中显示,截止2022年6月,领英全球会员中区块链领域从业总人数同比增长了76%,其中美国、印度、中国位列全球前三大区块链人才国。
值得注意的是前十大区块链人才国中,美国、中国、印度、英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区块链职位发布量在2021年均呈倍数级增长,这点我们从创业团队的走向也可以看出端倪。
因此,从人才增速和人才需求来看,过去一年,Web3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报告显示全球区块链人才对于技术性人才的需求依然很高,但人才缺口继续增大,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才愿意涌入Web3领域,因为他们看到了机会。
但另一方面,正如欧易OKX人力资源总监在报告中所说,“2022年4月的全球范围内Web3.0的职位申请者数量是18.8k,5月为18.9k,人数有所增加。
目前市面上各种人才比较多,但专精于区块链或Web3.0方向的人不多。专业的开发人才仍旧短缺,具备良好审美与Crypto产品思维的设计人才稀少。”
欧易作为Web3行业老兵和引领者之一,在产品上进行了多方位布局,包括DEX、NFT市场和各类Dapp应用。
可以 说,他们对Web3行业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哪怕其他公司在开始裁员时,他们反而推出了“OKX 2022扩招计划”,该平台将在未来一年内于全球范围内增员30%,届时其团队总人数将达到5,000人,因此,吸引了不少互联网人才加入。
而从具体流动情况看,除金融公司和科技公司人才涌入区块链行业外,例如,高盛、JPMorgan、HSBS等传统金融公司,还有谷歌、微软、Facebook等科技公司。
同时,全球区块链领域人才学士群体最大,占比59%,硕士占比达40%,整体学历相对较高。
或许这样真实的招聘数据告诉了我们,Web3行业依然处于发展早期,行业也依然缺少真正的建设者,这也是为什么像小雨、孙兴和大狗这样的人才会走入Web3领域,甚至哪怕处于崩溃的边缘,但也依然充满兴趣。
我们该不该对Web3怀抱期待?
最后,笔者简单来谈谈,我们应不应该对Web3怀抱更多期待。
首先,我们从历史进程来说,Web2已经发展到了瓶颈期,不管是投融资,还是对创业者来说,我们已经很难在Web2领域找到很好的标的或创业方向,因此,大家都在寻找下一片未经开垦的荒地,这也是Web3出圈的重要原因。
其次,从用户角度来看,他们对隐私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的Web2产品已经被大众诟病,尤其像Meta这样的巨头,人们已经厌倦了它的隐私保护问题,寻找Web3的解决方案成为了诸多用户的选择。
最后是关于人才走向,正如我们文中所说,一些人才哪怕因为或多或少的原因离开了Web3领域,但他们总会以另一种方式再次与它相遇,就像10年前传统企业嚷着不进入互联网一样,现在还有几家企业敢这么说,冥冥之中已经有了定数。
所以,关于Web3,笔者以为,它并不是“围城”,而是实实在在的河流汇聚地,哪怕我们暂时不去思考,但随着洋流汇聚的越来越多,它终会形成一股洪流,哪怕执意“不进城”,但终会与其相遇,或早或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元宇宙之心MetaverseHub”(ID:MetaverseHub),作者:MetaverseHub,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