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谐之美、万物共生”。日,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电)发布了生物多样保护实践报告《中国核电2022生物多样保护实践》(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中国核电在电站建设伊始,就将生物多样保护理念融入核电项目选址、建设、生产运营、项目安全延续以及退役等全过程、全范围,尽可能避免、减缓、减少、补偿对生物多样的负面影响,增加正面影响,实现企业发展与生物多样保护协同共进。

报告显示,针对海洋生物多样保护,中国核电定期开展邻海域海洋生态调查工作,评估项目运营对邻海域造成的生态影响,保护邻海域的海洋生态。同时开展海洋生物遗传多样研究,分析优势物种生存条件,提升海洋生物多样保护水。海南核电二期3、4号机组用海区域及附海域均有珊瑚分布,为了减少施工可能对珊瑚产生的影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方采用防污帘降低悬浮泥沙扩散,确保水质洁净,同时联合专业机构实施珊瑚移植迁地保护。

白蝶贝是一种生活在亚热带的贝类,被誉为“珍稀瑰宝”。白蝶贝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水温降至13摄氏度时,就基本停止活动。为了提升白蝶贝繁殖数量,中国核电在海南利用排水余热养殖白蝶贝,既保护了白蝶贝,又抑制了浮游藻类的大量滋生,达到了防止水质富营养化和保障机组安全运行双赢的良好效果。

报告还提到,福清核电站厂区连接福建兴化湾水鸟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水生生态,福清核电站长期对水域环境进行取样分析监测,将保护水生生物多样融入项目全生命周期。结合现场及周边生态环境特点,有针对地实施植物护坡、景观修建等绿化建设,控制土壤被侵蚀现象,使该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等,福清核电站一期工程荣获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

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丧失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全球危机,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气候变化可造成生物多样的丧失,保持生物多样则有助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降低气候灾害风险的影响。中国核电加速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协同推进生物多样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截至2022年6月,中国核电累计发电量超过1.35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4.08亿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0.7亿吨,生态效益相当于植树造林368.85万公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