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旗下“码号服务推进组”宣布推出“一键解绑”功能,正当广大饱受运营商“二次放号”之苦的网友以为即将迎来解脱之日时,官方表示“一键解绑”服务目前为试运行阶段、并未正式启用。不过,如今iOS用户可以不再为旧手机号被他人“接盘”或新的手机号曾被他人注册而苦恼了,因为App Store的全新应用开发规范要求最近已正式生效。

App Store的新规中强调,支持账户创建的APP必须允许用户在APP中删除账户,且需要将该功能设置在“便于用户找到”的位置。除了“删除账号”功能外,苹果方面还要求开发者提供“暂时禁用”或“停用账户”等功能,且在用户进行删除账号的操作时连同相关数据一起删除。同时,APP不得要求用户提供个人信息才能正常使用,除非个人信息与APP的核心功能直接相关,或是有相关法律要求。


(资料图片)

要知道,在手机号逐渐成为互联网账号首选的情况下,相当多的产品其实是不允许手机号换绑的,但运营商却支持大家更换手机号,由此也产生了“二次放号”。如今,App Store里的应用都必须提供账号删除功能,就意味着手机号与账号解绑将会更加的轻松。那么为什么苹果会要求开发者推出账号删除服务呢?因为真的有部分用户需要。

我们使用互联网服务是因为有需求,但是当需求被满足后,显然就会有放弃使用的理由。比如说,许多朋友在年轻时都曾是重度的游戏爱好者,但是在成家立业、开始为生活奔波后,往往就是与游戏世界告别的时候,这时候可能就有了删除账号的需要。又或者说,有人年少轻狂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不少中二言论、甚至于得罪了部分朋友,此时他自然就有了删除账号“重新做人”的诉求。

然而,“上船容易下船难”是互联网服务的特色,无论在哪一款APP上,引导用户注册的入口往往会被设计地极为鲜明,而想要注销账号则是困难重重。有玩家就曾在微博上吐槽,在想要注销某游戏的账号时,客服居然要求手抄账号注销确认函、并按手印,可谓是注册时全自动一键搞定、注销时则要过五关斩六将。

而互联网厂商“舍不得”用户的原因也很简单,毕竟用户数据是他们最为重要的资产,且其相当多业务都是基于对用户数据的挖掘、整理和再利用,同时也是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必然。同时,互联网行业的潜规则就是谁将数据整理规格化、变成一个有价值的数据,谁就能占有数据。显然,用户是不可能将自己的数据进行有效利用的,技术实力更高的互联网厂商才能将海量数据作有价值的大数据。

在互联网厂商看来,自己对用户数据已经进行了hash、加盐等脱敏操作,是这些工作才让数据有了价值。然而,监管机构如今并不这样看。账号删除服务在法律意义上指的是“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个人)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企业)删除关于其个人数据,并且控制者有责任在特定情况下删除个人数据。更何况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删除部分用户的账号还会破坏数据的一致性。

在2018年欧盟通过的《欧盟数据保护通用条例(GDPR)》中,就正式在法律层面明确了被遗忘权。此后,我国的《民法典》,以及美国在今年2月公布的《删除法案》中也有类似的表述。不过为什么即便有了相关法律,苹果会在App Store新规里再度要求开发者需要提供账号删除服务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监管机构与互联网厂商在技术实力上并不对等,所谓“代码即规则、算法即权力”背后,呈现出的是非专业人士对于参与信息技术的治理难度在不断提升。要知道,所谓的账号删除是分为“物理删除”和“逻辑删除”两种,物理删除就是把与存储用户数据的磁盘存储区直接擦除,但如果将数据库里的所有数据都进行物理删除,那就是网友经常调侃的“删库跑路”了。

逻辑删除则是与物理删除对应的概念,只是增加“is_delete字段”来标识是否删除,这是互联网厂商在数据库业务中常用的操作。逻辑删除的数据虽然用户在前台看不到,但后台数据库还是保存着相关数据,想要恢复也就只是敲几下键盘的事情。显而易见,如果拿不到互联网厂商的数据库权限,数据到底删没删就只有互联网厂商知道。

当然,苹果方面尽管说不可能要求开发者交出数据库权限,但最起码他们的参与让用户的“被遗忘权”,有了从上至法律、下至行业规则的更细致保护。互联网厂商违反GDRP、《民法典》或者《删除法案》中的规定,由于个人相较于互联网厂商显然力量微弱得多,所以结果往往会是漫长的法律诉讼。

而苹果的“武器库”里,却拥有不限于将违反规则的APP下架在内的多种工具,且苹果的力量足够强大、能对开发者形成威慑。

现在,苹果方面已经率先做出表率,谷歌乃至国内的安卓渠道会在自家应用商店也如法炮制,要求开发者确保用户删除账号的权利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