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四季中,都少不了农业的影子。如今,各地秋收已接近尾声,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31日,全国秋粮已收获11.91亿亩、完成91.2%。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75%左右。这是农民辛苦劳作的成果,也是“北斗”助力的结果。
北斗无人驾驶、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监管等一系列新兴技术,让起垄播种、土地深松、作物收割、秸秆还田等农业生产工序省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北斗终端数量在农林牧渔业达130余万台。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11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约在5年前去新疆参观调研时,就已经看到北斗高精度服务在农田中应用。他表示,在没有应用这项服务时,人们的劳动强度非常大,广泛应用后,农机的精度可达2厘米左右,大大缓解了驾驶员劳动强度,仅需在拐弯时打一下方向盘。
冉承其介绍,操作北斗高精度系统还可以给禾苗施肥,精准高度可达2厘米左右,虽然看似是很小的技术进步,但却可以带来巨大的变化。种地、喷药、施肥,都将极大地节省成本、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同时提高农场收益。
如今,北斗系统已经全面赋能农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据不完全统计,基于北斗系统的农机自动驾驶在今年已经超过20万台套,北斗农机正在实实在在地为广大农民提供服务,提升农业生态效率。”冉承其指出,刚刚过去的三秋时节,基于北斗系统农机、植保无人机、自动驾驶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广泛应用于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江苏、黑龙江、甘肃等地,在秋收、秋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通过手机终端就可以提前规划好行驶路线,精准掌握农事。北斗正在为农民带来实打实的丰收“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