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候中心17日发布最新监测评估:综合考虑高温热浪事件的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从今年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正研级高工陈峪介绍,此次高温热浪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强等特点。截至8月15日,此次高温事件已经持续64天,为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超过2013年的62天);35℃以上覆盖1680站、37℃以上覆盖1426站,均为历史第二多(仅次于2017年,分别为1762站和1443站),但40℃以上覆盖范围为历史最大;高温极值站数262站,已超过2013年(187站)和2017年(133站)。

“今年这样的高温天气,主要与大气环流形势,特别是西太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有一定关系。”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说。

陈涛解释,从目前监测看,今年西太洋副热带高压范围偏大、强度偏强。在它的控制下,我国南方地区整体受下沉气流控制,导致天空晴朗少云。加上白天日照辐射的影响,地面加热强烈,热空气滞留在地面,吹不走、散不出,因此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

据介绍,夏季以来(6月1日至8月15日),全国均高温日数12.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1天,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全国共914个国家气象站(占全国总站数37.7%)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高温事件标准,河北、陕西、四川、湖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青海等地262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持或突破历史极值,其中湖北竹山44.6℃,重庆北碚44.5℃、奉节44.4℃、巫溪44.0℃,河北灵寿44.2℃、藁城44.1℃、正定44.0℃,多地最高气温达44℃及以上。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10天(8月17—26日),四川盆地、江汉、江淮、江南等地仍有持续高温天气,累计高温日数可达7—10天;上述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5℃—38℃,局地可超过40℃。综合研判,我国此次区域高温热浪事件的持续时间将会继续延长,综合强度将进一步增强。

受降水偏少及持续高温影响,长江流域出现罕见旱情。目前,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均为有实测记录以来同期最低,部分地区小型水库蓄水严重不足。水利部已迅即调度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和洞庭湖“四水”、鄱阳湖“五河”水库群为下游补水,千方百计确保旱区群众饮水安全。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中心主任吕娟表示,今年长江流域干旱灾害整体上呈现频发、重发的态势,具有旱情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受旱空间范围大、影响范围较广等特点。今年长江中下游大旱与2006年川渝大旱原因类似,都是大气环流异常导致的长江流域主汛期出现了枯水现象。

“综合考虑气象及下垫面情况,结合当前的旱情形势,初步诊断长江流域的旱情将进一步持续和加剧。”吕娟说,但得益于水利工程对于缓解旱情、保障区域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发挥的重要作用,风险总体是可控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