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我们总是听说有人想创业,创建一家正儿八经的商业性企业,如果想创建非盈利机构呢?怎么做?本文来自翻译。
每年我要看100多份来自非盈利创业机构的Pitch,这样的事我做了10年。
下面我来提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你所说的使命声明没有意义
不要在“使命声明”上花太多时间,老实说它更像是随意的台词而不是程序。你的使命声明应该有足够的广度,它不会随着机构的扩大而需要改变。
没有人因为美丽的使命声明拿到投资,但因为投资人认为你们与使命不匹配丢掉机会的人很多。
总之不要痴迷使命声明,做好工作,这样资金才会进来。
天上不会掉馅饼
成立一个非盈利机构,然后开始寻找资金,梦想着获得援助,这样是很难成功的。不要告诉任何人你的融资策略就是“编写资助金”。如果人家没有听说过你做了点什么,怎么会投资?
请记住,天上不会掉下价值25万美元的馅饼。
有些资助者管自己叫“体系”,但他们实际上有偏见、有自我,有他们帮助的朋友,和所有其它人一样。想拿到资助,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大量会员、项目管理者、任何能帮你向上爬的有影响力的人建立关系网。
还有,没有资助者想成为第一个资助者,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融钱要为融更多钱做准备
不要将所有钱全投向使命。当人们创建非盈利机构,总觉得每一分钱都要花在程序、服务上,他们觉得应该让钱派上用场,然后很短的时间钱就耗光了,你再也不能回到几个月前那样的好形势了。请记住,将融入的钱留下一些,好好搭建融资架构。
作为非盈利机构,破产往往并不是因为程序糟糕,而是因为融不到钱。
假设你从朋友和家人那里融了500美元,你应该好好利用这笔钱,可以搞一个众筹项目,为项目制作专业视频、投点付费社交广告,如果做得不错,最初的500美元会变成几千美元。接下来你可以做一个试点项目,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撰写一些有关资助的文章,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融资故事,这套故事可以重复使用。通过上述努力,500美元可以变成10000美元。将你赚到的钱拿去继续投资,然后融更多钱。
好好工作
好好工作是最重要的事。不要让非盈利机构清单阻碍你工作。没有机构可以工作,没有使命声明也可以工作。当有人想给你免税捐款时,你才需要设立一个机构。自从有了众筹,大家更愿意将钱掏出来,甚至不考虑免税问题。当企业和基金想给你钱时,你就需要建立一个免税合法实体来接收资金。
还是那句话,好好专心工作。
你是你自己的第一个志愿者,你的第一个捐赠者,在工作时你会获得更多经验,比撰写业务计划来得多。
每一次犯错都是学习,每一次后撤都是改进业务模式的机会。
外包能外包的一切
如果你是独立董事兼会计,那你就不是独立董事,你也为会计花了太多钱。作为独立董事兼会计的你,首要任务不是工作,而是去寻找资金支持工作。
运营非盈利机构的每一分钟就是你没有领导该机构的每一分钟。
告诉大家你的工作
如果你帮了某人但没有人听说过,你能融到钱吗?请制定一个计划,重视它。
评估工作
对于资助者来说,可以评估你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他们希望你提供可以量化的投资回报率,即使你的机构只是想让一些孩子更幸福,他们也想知道幸福的孩子为何会让社会更好。你应该多做一些研究,将你的使命与机构的存在统一起来。
向我的机构投入1美元可以获得多少美元的影响,这样的句子比使命声明更重要。
它可以延伸,但你必须从财务角度证明机构存在合理性。为什么呢?因为资助者也想引用这些数据,他们会把“影响声明”收集起来,加在一起,用来宣传自己,告诉别人他有多大的影响。
当你知道自己的机构有什么影响,你就会发现谁能从你的工作获益。
你永远不会发大财
你可以做得不错,但不会成为亿万富翁。你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甚至每年赚几十万美元。但如果你想献身于非盈利机构,每年想赚100万美元,那还是算了吧。
摆脱创始人综合症
只有你自己能抵抗“创始人综合症”。所谓创始人综合症,就是说非盈利机构创始人的自我本体与非盈利机构严密捆绑,当没有了这位创始人,机构就无法生存。
这样的意境有点像禅,你建立一些东西,奉献于它,但这不是你能拥有的。
创建盈利机构就是建立你真正无法拥有的机构。非盈利机构甚至不由你控制,它有一些信赖者控制,他们代表公众来管理。
成功意味着结束
非盈利机构有两种方式走向终点,一种是失败,这种很常见,还有一种不太常见,它就是成功。
对非盈利机构来说真正的成功不是长寿,而是服务不再有需求。
非盈利机构怎样才算成功?怎样才算实际兑现了承诺?有的非盈利机构成立100多年了,它们有过小成功,赢过小战役,但从未赢得战争。
译者:小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