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智能手机的产品创新逐渐走弱,以及市场容量逐渐接近饱和,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成为了智能终端产业的新热点。其中,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便是该领域内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但是,由于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功能,一直受能量来源和所用材料的影响,市面上并没有出现太多令人惊艳的产品。
如果我们可以“扔掉”笨重的电池,利用自身能量为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是不是很酷炫?如今,这一想法或许正在成为事实。近日,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科研团队,就联合开发出了一种可伸缩的防水“织物”,这种织物可以将人类身体运动产生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
在一项概念验证实验中,研究团队在一块 3 cm*4 cm 的实验材料上轻敲,产生的电能足以点亮 100 个 LED 灯。而且,经洗涤、折叠和褶皱后,织物的性能也不会出现下降,甚至可以在长达 5 个月的时间内,保持稳定的电力输出。研究团队认为,这一新型织物具备成为智能纺织品和可穿戴电源的潜力。
相关研究论文以“Stretchable, Breathable, and Stable Lead-Free Perovskite/Polymer Nanofiber Composite for Hybrid Triboelectric and Piezoelectric Energy Harvesting”为题,已发表在科学期刊 Advanced Materials 上。
一种新的替代能源
新型织物是一种能量收集装置,它能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由最微小的身体运动产生的振动转化为电能。据论文描述,这种织物的一个关键成分是一种聚合物,当被压制或挤压时,这种聚合物能将机械应力转化为电能。新型织物由可伸缩的氨纶(spandex)作为基础层,且与类似橡胶的材料集成,以保持它的坚固、柔韧性和防水性。
“人们曾多次尝试开发可以从运动中获取能量的面料或服装,但一个巨大的挑战是,如何保证它们被多次洗涤后功能不会退化、同时又能保持良好的电力输出。” 论文的通讯作者、南洋理工大学教授 Lee Pooi See 表示。
在此次工作中,研究团队证实,原型织物在被洗涤和揉皱后仍然可以很好地工作,可以编织在 T 恤上或集成到鞋底,从人体最小的动作中收集能量,将电力输送到移动设备。
新型织物通过两种方式发电:当它因被按压(pressed)或压扁(squashed)而出现压电现象(piezoelectricity)时,以及当它与其他材料(比如皮肤或橡胶手套)摩擦产生摩擦电效应时。为了制造这一原型织物,科学家们首先通过丝网印刷一种由银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组成的“墨水”,制造出一种可拉伸的电极。
然后,这个可拉伸的电极被连接到一块纳米纤维织物上,其组成成分分别为 PVDF-HPF(一种在压缩、弯曲或拉伸时产生电荷的聚合物)和无铅钙钛矿(一种在太阳能电池和 LED 领域很有前途的材料)。研究团队表示,在 PVDF-HPF 中嵌入钙钛矿可以增加原型织物的电输出能力,而且无铅钙钛矿是一种更环保的选择。
PVDF-HPF 不仅赋予钙钛矿特殊的机械耐久性和灵活性,也对钙钛矿起到了额外的保护层,增加了其机械性能和稳定性。
再也不需要电池了?
为了演示他们的原型织物是如何工作的,研究团队展示了一只手在一块 3 cm*4 cm 的织物上连续轻敲,如何点亮 100 个 LED 灯,或为各种电容充电。
结果显示,新型织物表现出了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其电性能在洗涤、折叠和褶皱后不会恶化,它还继续产生连续稳定的电力输出长达 5 个月。
此外,新型织物可以被附着在胳膊、腿、手、肘部以及鞋垫上,利用人类一系列运动产生的能量,而且不会对运动产生影响。“尽管电池容量有所提高,电力需求有所减少,可穿戴设备的电源仍然需要经常更换电池。
我们的结果表明,我们的能量收集原型织物可以利用来自人类的振动能量,从而潜在地延长电池的寿命,甚至构建自供电系统。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个基于钙钛矿的混合能源设备,它稳定、可拉伸、透气、防水,同时能够提供出色的电力输出性能。” Lee 表示。
当前,研究团队正在研究如何利用相同的织物来收集不同形式的能量。
参考资料:
https://www.ntu.edu.sg/news/detail/new-"fabric"-converts-motion-into-electricity
https://ersp.lib.whu.edu.cn/s/com/wiley/onlinelibrary/G.
https/doi/10.1002/adma.202200042
https://www.reddit.com/r/science/comments/v5mlal/scientists_have_developed_a_stretchable_and/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2/06/220603100146.ht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学术头条”(ID:SciTouTiao),作者:学术头条,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