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西南的青山绿水间,松阳正以独特的方式书写着“产业升级”与“文化传承”的双向答卷。从智能化车间里的机械臂运转,到穿梭街巷的无人配送车,再到百年古宅中精雕细琢的木雕技艺,发展与传承并行,创新与乡愁共生,一幅兼具活力与底蕴的县域发展画卷,正在松阳徐徐展开。 记者吕倩雯 李荣洲
智慧科技落地生根,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浙江华威家居集团有限公司的“花园式工厂”里,金属门体正通过智能生产线完成艺术蜕变。浙江华威家居深耕松阳二十八载,成为县域智造升级的标杆范本。
参观华威家居马柱 摄
依托“未来工厂”试点优势,企业搭建VANTISWoveniPaaS云集成平台,实现从设计到交付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获评国家先进级智能工厂。更以“链主”姿态带动上下游协同,将314项国家专利转化为本土产能,让松阳成为高端装甲门的全国智造高地。
艺术化展馆则为产业注入文化灵魂。一层展厅内的“门・艺术博物馆”,从殷商青铜门环复刻品到明清雕花门扇模型,系统铺展五千年门文化脉络,光影交错间尽显历史厚重感。相邻的产品展区内,“印象敦煌”系列门体以飞天纹样勾勒丝路神韵,“五行奇门”系列融贯传统风水智慧,西方印象派笔触与中式美学在此碰撞共生。
参观华威家居展馆黄于悦 摄
如果说华威家居是“门户里的科技”,那新石器无人车(松阳)有限责任公司带来的,便是“街巷间的智慧”。在松阳的社区、景区,时常能看到白色的无人车缓缓行驶,车身上“新石器”的标识格外显眼。这些无人车不仅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更让智慧服务走进了寻常生活。
参观新石器无人车(松阳)有限责任公司 黄于悦 摄
新石器无人物流车 黄于悦 摄
木雕非遗活态传承,守护古宅里的文化记忆
走进松阳古城区,黄家大院的青砖黛瓦便映入眼帘。这座始建于清代的江南古宅,由松阳望族黄中和祖孙三代历时60余年打造,不仅是浙南传统民居的典范,更承载着一段跌宕起伏的家族史与时代记忆。
参观黄家大院 黄于悦 摄
黄家大院始建于清同治年间(1863年),总占地面积6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2平方米,2005年6月被列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间,黄家先祖从江西永丰县迁到松阳,后黄中和靠销售松阳烟叶发家,开启了宅院建设之路。
大院由前院“集成堂”、中院“武技楼”、后院“梅兰竹菊轩”三部分组成,每一处都独具特色。前院集成堂又称“百寿厅”,是黄家第三代黄秋光于民国初年建造,三进七开间的格局尽显气派。这里的木雕堪称民国木雕的巅峰之作,204个写法各异的篆体寿字雕刻在牛腿、雀替上,“凤栖梧桐”“松鹤延年”“麒麟送子”等图案栩栩如生,既藏着美好寓意,也展现了精湛工艺。天井四周的船篷顶回廊、科学的排水系统,以及“泽周仁粟”“花甲同周”等见证家族荣耀的牌匾,都诉说着过往故事。
黄家大院集成堂
中院武技楼建于清同治年间,是大院最古老的建筑,为黄中和所建。一进五开间的三合院虽雕刻不如前院精细,但门罩上的麒麟图、窗格中的童子戏耍练武图别具特色。
后院“梅兰竹菊轩”由黄秋光父亲黄绍桂建于清光绪年间,东楼“梅兰轩”已改建,西楼“竹菊轩”保留完好。这里的雕刻围绕“梅兰竹菊”展开,石库门上的竹菊图案寓意“步步高升”“高中举人”,窗棂上的昆虫动物雕刻细致入微,花板上的“二十四孝”故事传递着传统美德。
百余年来,黄家大院历经沧桑,见证着黄氏家族的变迁。黄秋光曾资助革命,后靠实业重振家业;其儿子们多接受高等教育,三子黄庆慈更是我国公路建设先驱,参与多条重要公路修建。如今,黄家后裔遍布国内外,传承着“仁、智、信、直、勇、刚”的家训。
参观黄家大院 黄于悦 摄
这座集建筑艺术、家族文化、时代印记于一体的黄家大院,是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其蕴含的儒商精神与匠人精神,至今仍值得人们学习与传承,不仅是松阳历史的“活化石”,更是浙西南木雕艺术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