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眼睛,有许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有一些人的眼皮上会长一些小疙瘩,这些小疙瘩有的常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有的可能会发红肿大,更有甚者会溃烂流脓等。但大部分情况下这些眼皮上的小疙瘩不会有特别大的影响,最主要还是影响美观。那么我们是否对于所有的这样的情况都需要进行处理。

总的说来,对于年轻人来说,眼皮上长疙瘩多是麦粒肿(俗称针眼)或者霰粒肿,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特别是长那些不红不痛的疙瘩要特别注意,因为这种疙瘩很可能是肿瘤的早期表现。最常见的是来自眼睑皮肤的恶性肿瘤。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

麦粒肿

麦粒肿就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又被称作"针眼"、睑腺炎,以多泪、红肿、疼痛等为特点。

眼睑皮肤发红、肿痛

眼睑有两种腺体,在睫毛根部的叫皮脂腺,其开口于毛囊;另一种靠近结膜面埋在睑板里的叫睑板腺,开口于睑缘。麦粒肿就是这两种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引起麦粒肿的细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

1.眼睑皮肤局限性红、肿、热、痛,邻近球结膜水肿。

2.当脓液局限积聚时出现黄色脓头,外麦粒肿发生在睫毛根部皮脂腺,表现在皮肤表面;内麦粒肿发生在睑板腺,表现在结膜面,破溃排脓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

3.重者伴有耳前、颌下淋巴结大及压痛、全身畏寒、发热等。

其治疗方法:在其早期为湿热敷、磁热疗法促进消散,配合相应的消炎药物治疗,后期化脓后主要为手术切开排脓。

霰粒肿

下眼睑皮肤局部隆起,无红肿溃烂

是因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和分泌物潴留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又称睑板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病,儿童和成年人均可患此病。该病进展缓慢,可反复发生。可在眼睑上可触及坚硬肿块,但无疼痛,表面皮肤隆起。该眼病属于常见病,各年龄的均可能发病,且有复发倾向时,需与睑板腺癌相鉴别。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

1.病程缓慢,一般并无明显症状,眼部无疼痛,有时仅有沉重感,可因有肿块压迫引起暂时性散光,或肿块压迫眼球而引起异物感。

2.眼睑皮下可触及一至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肿块,小至米粒、绿豆,大至黄豆、樱桃,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粘连,边缘清楚,无明显压痛。

3.翻转眼睑在肿块在结膜面,可见紫红色或灰红色局限隆起。如有继发感染,可演变成麦粒肿。

4.小型肿块可自行完全吸收,或自行穿破结膜面,排出胶样内容物,形成蕈状肉芽状增殖,这种肉芽组织亦可通过睑板腺的排出管道,而在睑缘表面形成乳头状的增殖。

其治疗方法:早期较小的霰粒肿,可通过热敷或者理疗按摩疗法,促进消散吸收。小的囊肿无需治疗。大的霰粒肿可手术摘除。

睑板腺癌

睑板腺癌又称麦氏腺癌,是眼睑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来源于睑板腺和睫毛的皮脂腺最常见。其恶性程度,根据分型不同而差异很大。恶性程度低的历时多年,缓慢增大,恶性程度高的则发展快,造成早期转移。故凡在40岁以上,而有反复发作的霰粒肿样病变时应引起重视。

睑板腺的解剖部位

肿块形成溃疡及肿块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

早期很少有自觉症状,局部表现为皮下结节,质硬与皮肤不粘连,颇似霰粒肿,有的误认为霰粒肿,手术切除后又复发,肿块继续增大后可在结膜面上透见黄色,结节表面不平,继而形成溃疡,出现菜花样肿块,触之易出血,分化程度较低者可发生转移。

其治疗方法:不治可因溃疡出血,感染或衰竭致死。放疗对此类癌肿不甚敏感,故只能把放疗作为辅助。手术治疗尚较有效,对分化型者,如病变较小,未超出眼睑本身,仅作局部切除即可。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需要行淋巴结清扫术。

睑板腺癌是从眼睑深部的睑板腺来源的,早期在眼皮里有一个硬块,常被认为是睑板腺囊肿,要是误行囊肿切除,术后很快会复发,愈长愈大并破坏眼睑。所以,老年人眼皮上长肿块或术后多次复发,应该取一块病变组织送病理科检查,以确定是否为恶性肿瘤。

平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减少眼部接触到细菌或病毒的机会,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做到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把危害程度降到最低,用以保护自己的眼健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