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路世明

编辑/大风

在造车三兄弟上市之后,理想成了唯一一家汽车自燃的公司。

3月初,一辆理想ONE新能源汽车在停车场发生起火自燃。从图片来看,这辆理想ONE起火的位置位于前机舱内部,燃烧的势头非常迅猛,而且还伴着浓烟。由于火势太急,整车很快被烧成空壳、骨架。

即便是过了3·15,理想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公布自燃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今年网传的第二次理想汽车起火事件。

在所有新能源新势力车企中,理想汽车可以说是独一份的存在,仅凭一款车型就能在行业中混得风生水起。尤其近一两年,在数据层面收获不错,无论是销量排名还是财报,都是可圈可点的。但名声在外的理想,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光鲜。

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频发,理想在蔚来、小鹏等一众新势力中,产品竞争力明显下滑。

仅有的一款产品质量问题不断,不但让消费者望而却步,也引发了连锁反应。比如资本层面,股价下跌严重、股东撤资离场;再比如人才方面,技术大牛出走;还有合作商、技术研发等问题,这一系列麻烦让理想的目标从“成为苹果”变成了如何活下去。

高歌猛进,赢了数据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每月的销量排行榜,可以说是极为关键的一个数据。

而截至3月2号,多家造车新势力均已公布了2月份交付数据。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理想汽车交付量最高,以8414辆的交付成绩,夺得了2月份新势力销冠,同比增长达265.8%。

但“喜讯”不止于此,近日理想还率先发布了2021年Q4及全年财报。

财报显示,去年理想汽车营收270.1亿元,同比增加185.6%。其中,四季度收入总额106.2亿元,同比增加156.1%,环比增加36.6%,四季度营收占全年营收近四成,也是理想汽车首次季度营收破百亿。

自理想汽车成立以来,这是第一次在经营层面实现季度盈利,第二次在公司层面实现季度盈利。

【数据来源:雪球】

单季度营收的高涨离不开汽车业务的支撑,理想汽车车辆销售收入261.3亿元,同比增加181.5%;其中,四季度理想汽车车辆销售收入为103.8亿元,同比增加155.7%。此外,2021款的理想ONE在硬件配置升级的同时,价格上也涨了1万元,这让理想汽车毛利率也得到了明显提升。相比2020年16.4%的毛利率,去年理想汽车的车辆毛利率为20.6%。

毛利率不断提升叠加销量攀升,让理想实现了首次季度盈利。但事实上,除毛利率及销量之外,2021年理想财报之所以“漂亮”还有其他原因。

理想主要业务是造车、卖车,但也有不少次要业务,比如售卖新能源积分,以及充电桩、PLUS会员等增值服务。充电桩及PLUS会员等业务的收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需要注意的是,卖新能源汽车积分,几乎没有成本。

2021年9月,理想把手里积累的超过7万个新能源积分全卖了,这些积分对应的是2020年生产的所有汽车,这笔交易给理想带来了2亿元的营收,而且基本都转化成了利润。

光鲜的销量排名和财务数据之后,其他数据理想也没落下。根据其官方数据,理想整个2021年都处于快速扩张时期。

在员工数量上,从2020年年底的4181人飞跃至11901人,成功跻身员工过万企业。在门店数量上,也从2020年底的52家爆发式扩张至206家,直接覆盖了全国102个城市。

可以说,理想在多个方面的数据上,都是“赢家”。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目前的理想仍然没有实现全面盈利。而且表面的光鲜,并不能掩盖背后一大堆的糟心事。

麻烦不断,输了资本

漂亮的数据并不代表一帆风顺,相反,理想汽车今年的开局并不顺利,负面消息接二连三地被推上热搜。

2月11日,一名理想ONE车主挑战湖南一处网红坡道“成佛坡”,结果不仅登顶失败,还导致车辆的后桥差速器损坏。

尽管理想汽车后续派出车辆二次挑战“成佛坡”且成功通过,并且表示会优化差速器保护逻辑,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机公关,但伤好留疤,此事件难免会造成一些影响。

俗话说祸不单行,就在“成佛坡“事件热度还没褪去的时候,理想又接连出现两起自燃事件。针对两起自燃事件,理想汽车仅回应称“正在调查中”,至今没有详细的官方回应。

作为仅有的一款车型,理想ONE为理想打下了一片市场,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单一的车型却成了弊端。

以政策方面来说,首先是上海市明确自2023年1月1日起,对消费者购买或受让插电混动汽车的不再发放专用牌照额度。一旦更多的一二线城市紧跟这一政策,那对于理想ONE来说,将是极大的打击。

其次,如今国内充电网络在快速发展,国家也在大力扶持新能源行业发展,越来越多的车企明确宣布了停止销售燃油车的时间,未来只发展增程式路线肯定是不可行的。

所以眼下摆在理想汽车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推出新车,然而根据理想汽车的规划,今年推出的L9车型依旧采用增程式模式。这就意味着受限于政策限制的理想汽车必须要熬过2022年,到2023年才有可能推出纯电车型,与小鹏、蔚来等新势力真正同赛道竞争。

同时,在技术层面,相比蔚来和小鹏,理想对研发的布局是最晚的。理想ONE的辅助驾驶性能并没有成为核心卖点,主要依附于第三方供应商。而小鹏和蔚来从一开始就对辅助驾驶高度重视。

理想直到2020年下半年IPO之后,才开始加大自研投入,并大量招人。2020年9月,前伟世通全球首席架构师王凯入职理想,出任CTO,被视为理想自动驾驶研发加速的标志。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个需要加大研发和发展新技术、推出新车型的关键时刻,理想汽车首席技术官王凯却因个人原因离任,这也是理想汽车成立以来,离开的最高级别高管。这一事件无疑会给理想汽车的研发之路蒙上阴影。

至此,理想的麻烦并没有结束,在对外投资上,理想也遭遇了合作风险,陷入司法执行,遭到法院冻结股权和司法执行。

天眼查信息显示,今年2月份,由北京小桔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占股51%)和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占股49%,理想汽车公司主体)共同投资的北京桔电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因与合作方的定作合同纠纷,被朝阳区法院判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1385.96万元。

据了解,北京小桔智能是由理想汽车与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合作后,双方共同出资成立的公司,为共享出行场景定制生产智能电动车。可惜车还没见着,先跟供应商闹翻了。

产品质量问题不断、车型单一、市场环境不利、CTO离职、与供应商翻脸......一连串的麻烦最终体现在了资本层面。

最新消息显示,美国银行目前已选择清仓理想汽车。而在国内,中国版巴菲特张磊所率领的高瓴资本,同样选择清仓退场,不再持有理想汽车的任何股权。

优质资本的离去,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不谈理想,只谈活路

理想汽车之所以能够凭一款车型跻身新势力第一梯队,当时的市场环境是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从提出新能源汽车新四化开始,国家在政策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帮扶,这为大批新势力品牌的出现和成长提供了发展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理想汽车在2019年底顺势推出理想ONE,这款“增程式”汽车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

首先在两三年前,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问题、充电问题还是一个“未知数”,里程焦虑、充电焦虑极大地困扰着消费者,尤其是在限行城市。而理想ONE及有1000km的续航里程又是绿牌车,这成功解决了部分消费者的多个痛点。

其次理想ONE的定位很准确,在其价格范围内,7座SUV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车型,即便有,也基本都是燃油车,难以解决限行问题。理论上MPV是7座的最优解,但很多人又难以接受MPV的外形,那么外形SUV化、内部MPV化的理想ONE就脱颖而出了。

彼时的市场环境让理想“赢在了当下”,但放在今天,理想汽车可能并不会那么幸运,其可替代性已经越来越明显。

近两年来,随着其它类型混动汽车,即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和混联式混合动力生产商,如比亚迪、丰田、本田等品牌不断推动技术升级与加速产品更新,增程式动力系统的高能耗、低效率等劣势已愈发突出。同时,如北京、上海等地,混动车型都不再享有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

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借助化石燃料来为动力系统发电是一种“糟糕的解决方案”,且增程式电动技术是一种过时的技术,发展潜力并不大。

而在接下来的产品规划方面,理想官方表示:“均是聚焦家庭用车的产品。新车型L9计划在今年二季度发布、三季度交付,2023年推出2款高压平台的超快充纯电车型。”

事实上,主打“家庭牌”,对于理想汽车而言将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也很难形成更加明确、更具差异化的品牌形象。以将要发布的新车型L9为例,是一款全尺寸SUV,价格预计40万的区间,这无疑会与一些高端品牌形成直接竞争的局面。

而在纯电层面,目前大中型suv赛道上选手不多,以蔚来为例,价格方面跟合资燃油车比没有优势。而且蔚来的换电网络,理想根本不可能再来一遍,一方面转型纯电需要高昂成本,另一方面换电网络也是一项很重的资产。

不难看出,以增程式“赢在当下”的理想,眼前的路是越来越窄。当然,如果有足够的资本,那从独木桥走上阳关道也并非不可能。但麻烦缠身的理想汽车,已经在资本市场狠狠地跌了一跤,想再爬起来可以说极其困难,“缺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理想的主旋律。

在理想2021年的财报会议上,理想创始人李想表示,“十年以后再看自己的能力,希望能够做成苹果公司一样的水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今新能源赛道的竞争愈发激烈,阵营洗牌随时都在上演。即便扩大竞争优势则是理想如今的当务之急,可面对质量、资本、布局......处处失利的理想,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活下去”,而不是如何“成为苹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