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紫金财经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刘强东在多年前就早有预言:将来快递市场只有两家公司可以活下来:一家是京东,一家是顺丰!

当然刘强东不可能只是等待,他早已开始行动。近日,京东物流收购德邦终于尘埃落定,不是此前传闻的全资收购,而是收购德邦物流66.49%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

京东物流CEO余睿表示,德邦将作为A股上市公司保持独立运营。从此,德邦不再姓崔(崔维星为德邦创始人),而是姓刘(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实际上快递的江湖一直在变,当多年之后回首现在,或许是一个标志性的节点。

然而这并不算是一场强强联合的资本大戏,因为单从资本价值上来看,德邦股份作为最早上市的快递企业,其营收和利润增速近年来一路下滑,不仅被顺丰超越,更被韵达等甩在身后。

而京东物流的财报更不好看,德邦股份2021年好歹还有5.6亿净利润,京东物流2021年净亏损已扩大至近157亿元,上年同期亏损40亿元。相同的是,德邦股份和京东物流的股价,现如今都处于历史低位。

然而对于快递这个重资产运营、有较高进入壁垒的行业来说,单纯的公司业绩和股价并不能完全体现公司价值。作为“物流界黄埔军校”的德邦物流和京东物流的结合,必然再次搅动物流行业的竞争格局。

一种分析认为,京东物流选择收购德邦物流,不仅仅因为对方股价处于较低位置,更因为随着京东物流向社会客户开放,它屹立在行业中的口碑优势——快!已经被动摇了,亟须进一步扩大物流服务的整体脉络来加强竞争门槛,而收购远比自建来得快,来得便宜。

是错觉吗,京东物流变慢了?

京东物流比其他物流公司快,已经是行业内不争的事实,这也是助力京东商城的竞争力之一。对于“快”的追求,让京东物流早在十年前就开始推出“当日达”、“次日达”等服务,而这背后,是京东物流持续的重资产投入和新技术运用。

从为自采模式服务的分仓体系,到京东渠道下沉的大型物流中心和各个城市的大型仓库,以及终端的京东快递小哥,再到通过大数据帮商家提供库存布局建议的系统、智能机器人,京东物流将“快”几乎发挥到了极致。

消费者下订单-出仓-配送-交易完成,看似是一个接收信息、发货与收货的过程,在这背后却蕴含着一套复杂的物流系统,因为京东物流与京东商城无缝对接,以及“青龙”系统把仓库、分拣中心、配送站、配送员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使京东物流在整个配送网络中,能够让信息流与物流快速流转,实现了信息的准确传递和货物的及时送达。

“买家电,上京东”可以说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了,这与京东整体的服务水平、平台体验、产品质量、超快的物流送达能力、售后能力等密切相关。尤其是当天下单,第二天送达甚至当天下午送达,这种消费体验和物流效率,超越了同行业的其他对手。

也许是单量越来越多,吞吐能力总有个边际。近年来,京东物流的快递速度似乎开始变慢了,下单后,随着时间一点点推进,订单页面查看物流信息依然是在派单中,终于收到了订单开始派送的消息后,眼看着快递员距离自己只有几百米,然而时间过去了很久,快递员还没有到来,甚至超过了此前承诺的配送时间。

最终京东小哥把快速送到消费者手中,一脸歉意的表示今天送的件有点多,看着超时几个小时和一脸疲惫的小哥,大多数人最终会选择原谅,毕竟相比其他快递,京东物流还是最快的。

相比通达系和顺丰,京东物流已经将物流送达时间从按“天”算,变为了按“小时”算。然而正是这种竞争策略,让消费者对于京东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至于其他快递公司能提前半天送达,便让消费感到惊喜,而京东物流晚送达几个小时,消费者就会觉得慢了。

对递送时间有苛刻要求的消费者,往往会选择京东物流,甚至为了精准送达,还额外购买付费服务,将快递寄送时间压缩到某个时间段之内。一旦快递员递送不及时,就会让消费者对于京东物流产生质疑。

值得京东物流警惕的是,这种怨言已经越来越密集。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长时间未收到货和快递自动签收成为京东物流主要投诉内容,整体投诉量高达25万,而顺丰的投诉量只有4.6万,德邦的投诉量不过7900个。

实际上,京东自营的商品递送速度依然非常快,较少出现超时情况,但如果是第三方,因为要从商户对接过来,就会慢很多,但指望消费者清晰知道哪些是自营,哪些是第三方卖家,就显得过于苛刻了。因为在消费者看来,他是在京东下单的,京东的物流就应该快。

随着京东物流加大第三方服务比重,这种在对接过程中影响物流效率的情况会更加普遍。根据其2021年年报显示,京东物流来自外部客户收入占比已经超过50%,如何在第三方比重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保持物流配送效率,是京东物流的一大挑战。

面对已经被“养叼了嘴”的消费者,京东物流别无他法,只能继续增建物流基础设施,而相比自建的高成本,收购现有物流资源显然更加实际,更为划算。

德邦给京东物流补了N个短板

虽然京东物流不止一次对外表示,其高效的物流能力得益于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不是简单的运输工具升级和搬运速度的快,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足够的仓储与网点,面对越来越多的快递运输需求,京东物流也不得不慢下来。

京东物流一大特点就是有自己的仓库,特别是前置仓,由于有了“以储代运”,京东的快递会迅速响应到最后一公里。消费者在京东下单后,商品在距消费者最近的仓库出库,实现了“次日达”甚至“当日达”的效果,这也是许多消费者选择京东商城消费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这种模式的劣势,就是京东物流要将商户需要承担的物流运送成本,全部转移到自己身上。既要“次日达”又要邮费低,京东物流只能不断新建仓库、不断入库商品、不断优化线路,成本也就不断提升。

于是京东物流在2021年营收创下千亿新高之时,亏损也几乎翻了三倍,扩大至156.6亿元。正向利润,一直是高速扩张的京东物流,难以考虑的问题。

同时,由于主要资源投向了前置仓,使京东相对缺少区域性网点。与动辄三万个网点的通达系相比,京东的网点不足万个。在物流网络建设方面,网点一直是京东的“短板”,但网点就如同物流行业的毛细血管,是快递物流网络的神经末梢,直接决定了快递能覆盖的范围。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德邦物流的网点布局和中通、圆通、韵达相近,都在3万个以上,顺丰的网点布局约在1.5万个。当京东物流收购德邦物流后,两者的网点布局规模合计将一举逼近4万个,成为国内物流网点布局最多的公司。

不仅如此,与京东物流主打的B2C“快”业务不同,德邦物流主打的是配送“大件”业务,主要客户为中小制造业企业用户,是B2B模式的物流服务形态,而这也是京东物流所需要的。

补全这些短板后,京东物流就有了更加专业的大件物流体系,商品从厂家运送到京东物流的仓储中心后,有4万个网点将商品更高效的运送到消费者手中。

德邦物流除了网点的助力外,也进一步补充了京东物流的仓储实力。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德邦供应链在全国各地拥有140个仓库,总面积101万平方米,而京东物流在全国运营约1300个仓库,总管理面积2400万平方米。

从数据就可以看到,京东物流将主要资源用于仓储体系完善,使京东物流覆盖的地区,都能享受到高效的物流服务。而德邦等其他的物流公司,则更加侧重于网点的覆盖面积,对于高效物流运输,既没有像京东商城这样可以深度合作的平台,又没有能力去提升服务质量。

随着大件快递与快递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通过整合德邦物流,京东物流将继续保持高效物流运输的金字招牌,甚至更上一层,扩大“京尊达”、“极速达”等付费物流服务的运营范围,让消费愿意为“快”买单。

从“黄埔军校”到京东的“蓝翔”

彼时物流方兴未艾,2018年崔维星带领德邦登陆A股,成为物流上市公司的第一股,德邦物流改名为德邦快递,全力转型大件快递业务。但转型之路并不顺畅,“快运业务”连年收入下滑,“快递业务”收入增长缓慢,德邦物流2021年的扣非净利润相比2018年下降约五成。

而“物流界黄埔军校”的美誉背后,也说明德邦物流在运营、人事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以至于流失人才骨干过多。京东物流入主后,不仅仅要接手德邦物流的资产,也要面临新的企业文化融合和人员整合。

在近日的内部管理会上,京东物流CEO余睿明确表态两家公司合作的原则,京东物流会竭尽所能为德邦管理团队和员工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余睿说:“在一起是为了干大事,绝不是要内卷,也不是为了消灭谁,这个市场非常大。”

虽然京东物流在仓储等场景大量使用机器人等科技设备替代人工,但20万的配送员,也说明京东物流对人员有着庞大的需求。从此,德邦物流有望从快递业的“黄埔军校”,变身为京东的“蓝翔”。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京东物流毛利润、毛利率均下滑明显,但公司的外部客户收入同比增长了72.7%,显示出京东物流在服务自营网络外,对于外部客户市场有着庞大的野心。

随着德邦物流的加入,拥有A股和港股两个资本平台,拥有国内最大的仓储和网点布局,携用户口碑和一体化供应链优势的京东物流,有了强势进攻的底气。

对于京东物流而言,不论是其最初成立的 10 年,再或者是其宣布独立运作的 5 年,外界始终都保持着诸多讨论。而与德邦物流的整合,可以看做是京东物流发展的新阶段,如何蜕变,如何扰动物流行业,仍然值得后续观察。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即京东物流作为顺丰之外最好的快递服务,俨然为后来者树立了极高的门槛。

推荐内容